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通过智能手机随时随地获取新闻,传统上一天一次印刷的报纸,早已不适应时代变化逐步被淘汰。日前, ,过去几年中也有大量的报纸宣布停刊。
在英国,报纸也面临严重生存危机。其中,1995年《Today》被迫停刊,而在2011年,在窃听门丑闻冲击之下,默多克新闻集团旗下的《世界新闻报》也选择了关闭。
独立报的总编辑Amol Rajan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表示,对于报社来说,关闭纸质版是痛苦的一天,但是如今纸质版的报纸已经没有了竞争力。
这位总编辑表示,独立报的新闻报道品质一直受到读者尊敬,但是目前报社的成本已经难以持续,而在未来的纯数字化转型中,独立报将再一次证明自身的实力。
作为报社东家的列别德夫表示,独立报的新闻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读者群体,而报纸也将拥抱一个“纯数字化”的未来。
列别德夫表示,独立报面临一个艰难选择,要么继续接受印刷版业务的下滑,要么向数字新闻全方位转型,开拓一个可持续的未来。
他也表示,虽然关闭了印刷版,但是独立报的品牌仍然会保留,未来报社仍然会在高质量的新闻上继续投入资源,吸引全球更多的读者在网络上阅读新闻。
一位行业人士指出,独立报的报道和办报风格,以及没有政党倾向的特点,很适合该报作为网络新闻产品提供给全世界各国的读者。
据报道,除了独立报之外,列别德夫家族拥有的英国新闻媒体资产还包括《标准晚报》和地方性电视台“London Live”。
英国知名电视主持人Susanna Reid表示,不论是否是忠实读者,独立报关闭纸质版,转型为纯网络产品,对于整合新闻行业都是一个重要时刻。
据称,独立报关闭并未影响到《标准晚报》,该报目前仍有盈利以及不错的发展前景。
就在2015年12月份,另外一家英国知名大报《金融时报》,以12.7亿美元的价格被日经新闻集团并购。舆论普遍指出,由于财经报道领域的优秀实力,《金融时报》获得了一个比较慷慨的收购报价,最终的结局也明显好于其他报纸。
另外也是在2015年12月,中国互联网三巨头之一的阿里巴巴集团,斥资2.66亿美元,收购了中国香港老牌的英文报纸《南华早报》。此举被认为是模仿美国亚马逊掌门人贝索斯2.5亿美元收购《华盛顿邮报》。(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