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清明小长假,山东青岛迎来了一大波踏青的游客。人们在街头赏春的同时,纷纷被一组来自手机百度语音搜索的海报所吸引,尽管只有蓝白色调的简易背景图配上一句醒目的文案,却意外引得众人驻足。
火车站、汽车站、购物中心、CBD商务区、大学城等地皆出现了此组海报的身影。而在不同的场景中,投放了不同文案主题的海报。在青岛火车站、汽车站附近的广告栏前是与出行相关的主题海报,如:“青岛到北京的高铁票价多少钱?”、“明天的天气怎么样?”在电影院、购物中心、CBD商务区等是一些常规需求的相关主题,如:“这一期双色球的开讲结果是什么?”、“最近有什么新电影?”、“4999人民币能换多少美元?”而在一些年轻人的聚集地,则出现了几张趣味性海报,如:“西红柿炒鸡蛋是先放西红柿还是先放蛋?”、“为什么洗澡时唱歌比平时好听?”、“点蜡烛怎样才能不滴在蛋糕上?”、“为什么所有啤酒瓶盖的锯齿都是21个?”
除了投放的定位精准,这组海报互动的推力更在于文字内容。其十分讨巧地利用接地气的文案,充分展现了文字也能“说话”,并且说的是“用户所思,用户所想”。有关电影、高铁票、天气等问题让用户与自身实际的生活场景相关联,只要用户产生这些高频需求,就会想起百度语音搜索。而有关炒西红柿、点蜡烛、啤酒瓶盖等趣味问题则帮助人们表达了内心的好奇,不少用户表示“一下被戳中了”。
更进一步地,百度语音搜索的这组海报从满足用户体验的快感出发,在文案上用了一种大胆的形式,直接引用用户在搜索时可能说的话,说的话都成了创意,成了文案,有用户表示:“这种感觉特别好,对准手机说出来的话马上就成了广告文案,让我也体会了一回当文案大师的滋味。”
实际上,此组海报的文案内容与展现形式也与产品自身的特性功能——“说”与“信息搜索”息息相关。通过语音说出的问题,百度几乎都能给予海量的信息反馈,甚至能通过搜索页直达服务。比如:在询问高铁票后,搜索结果页迅疾呈现车次、时间、票价等详细信息;在咨询“最近有什么新电影?”后,客户端页面推荐位置便呈现特别的电影卡片栏目,最新的电影诸如《火锅英雄》、《我的特工爷爷》等分列其上,不仅能看到各影片的评分,还能根据定位直接购票。从某种程度上,海报也成了“说明书”,直接引导用户使用该技术。不少用户在体验后大呼惊喜:“真的挺好用的,还能直接买票,一键式服务特别贴心。电影卡片那个页面也很酷炫。”
据了解,百度搜索语音技术在现阶段已经能够提供语音播报、有声搜索以及沉浸式体验等形式丰富的搜索结果,并与用户完成多轮互动,令搜索直达人心。
相信在看了这组海报,体验了语音搜索功能后,人们记住的不再是“百度一下”,而是“百度语音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