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北京30多家网络直播平台,将迎来《北京网络直播行业自律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施行后的第一次执行情况的检查。这份今年4月18日施行的《公约》“问世”尚不足一个月,但公约要求的主播实名制、直播内容存储不少于15天、建立主播黑名单库等做法 ,已被部分业内人士视为网络直播行业的新一轮治理正在启动。
▲北京市网络直播行业自律公约新闻发布会现场。北京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执法四队供图
剑指涉黄,这无疑是制定《公约》的目的之一。2015年下半年以来,“直播造人”等涉黄事件频繁现身网络,多名监管层人士受访时认为,这些事件“挑战了社会公序良俗,挑战了社会道德底线,挑战了法律法规的约束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