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 印度 特约记者周良臣】针对滴滴和优步(Uber) 中国 合并的消息,中国商务部2日表示,尚未收到滴滴和优步中国相关交易的经营者集中申报。这意味着依据中国相关法律,这两家网络叫车巨头的合并事宜仍只停留在口头上。对此,滴滴方面回应称,目前滴滴和优步中国均未实现盈利,且优步中国在上一个会计年度营业额没有达到申报标准。不过,滴滴优步中国合并消息一出,全球同业者纷纷开始重新评估行业走向,消费者则更加关心今后的出行成本变动。
美国 《华尔街日报》2日报道称,去年,中国最大的网络打车平台滴滴出行曾联合优步在全球最强劲的对手们组建“反优步联盟”,其中包括美国打车软件Lyft、印度Ola以及 马来西亚 Grab等。作为这一联盟的旗手,滴滴出行曾分别向Lyft和Ola注资1亿美元及2000万美元。本周一滴滴出行与优步中国的合并消息令上述“联盟”根基不稳。令相关投资者困惑的是,优步通过这次合并间接地成为了Lyft和Ola的持股者,亦敌亦友关系更加复杂。
优步在美国本土的竞争对手Lyft担忧,滴滴和优步的中国业务合并,将加大自己与优步的竞争压力。《华尔街日报》称,Lyft每月耗资约5000万美元,以这个速度衡量,该公司剩下的现金还能维持两年多时间。但如果与优步的促销大战升级,Lyft的支出有可能上升,且将被迫对降价进行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