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理解下,“白帽子”是发现互联网企业安全漏洞,反馈给企业而不恶意利用的人。“白帽子”可以帮助发现安全漏洞,帮助互联网企业完善安全体系。不过,如果“白帽子”对用户的数据产生侵犯,就可能触碰互联网企业的底线。一些“白帽子”对法律不了解,不知道行为界限在哪里;另一些“白帽子”了解法律,但管不住自己的好奇心,他们获得数据并不是出于违法目的,而是自律出了问题。
近日,多起精准诈骗连续受到公众关注,人们的注意力转向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在互联网上有这样三个主体,他们共同的关注点是互联网安全,他们既是“同盟”又保留着一定程度的戒备,他们是“白帽子”、漏洞披露平台和互联网企业。
8月15日至21日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发布信息安全漏洞周报——互联网漏洞披露平台、互联网安全众测平台及其他个人“白帽子”,共向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提交了36个以事件型漏洞为主的原创漏洞。而此前一周,这一数量更高达156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