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陶力 上海报道
风口浪尖上的共享单车,终于要带上紧箍咒了。
3月9日,上海市自行车行业协会总工程师徐道行向媒体公开表示,上海市关于共享自行车标准正在制定,预计6、7月份就能施行。“存量车的安全性抽检、强制报废期限是三年,故障车处理期限、投诉电话24小时开通、购买安全保险等消费者关心的问题都将在团体标准中有明确体现,上海多部门还将推进停车位‘电子围栏’建设,避免共享单车‘泛滥’给周边居民带来困扰。”徐道行说。
制定这一标准的背后,是日益滋长的行业乱象。互联网行业观察人士刘兴亮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认为,标准的出台有望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也会增加企业成本。作为单车共享平台,其产品质量首先要过硬,而不是把损坏责任推给用户,把管理责任留给社会去解决。“本质上来说还是要解决用户的痛点即出行,而不是做金融和大数据。”
三年报废引争议
上海市消保委发布的报告显示,共享单车今年的投诉量日渐上升,两个多月的投诉量已超去年全年。其中,乱停车、押金难退成为投诉的焦点。目前,上海的无桩共享自行车投放总量达45万辆,注册用户450万人;有桩共享自行车达8万辆,注册用户21万人,其承载力已经接近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