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民王先生在YY直播平台观看视频时,无意间搜到一个十岁小女孩的4段视频,前两段视频还好,到了第三段的时候,小女孩突然开始脱衣服,脱裤子。(7月26日《新闻晨报》)
如今,网络直播行业迅猛发展,形形色色的直播平台层出不穷,有人称当前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民直播”的时代。但准确来说,“全民直播”这样的提法是错误和不负责任的。起码对于未成年人来说,过早接触和涉足泥沙俱下的网络直播,对于其成长和发展的负面作用大于正面意义。因此,在网络直播“野蛮生长”的时代,如何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应当成为社会首要关心的课题。
其实,不只是此次的“十岁女孩直播脱衣”事件引发了网络直播时代下,社会对未成年人保护议题的讨论。早在今年2月,就发生过穿着暴露的女主播“调戏”九岁男孩的事件。女主播在直播中不断向小学生提到身材、胸部等挑逗性字眼,多家网站在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情况下,将这段影像肆意转发。不仅如此,许多游戏直播平台中也经常可以见到未成年人的身影,有些孩子在直播中甚至随意爆粗口或对别人进行人身攻击……
未成年人过早接触网络直播,对于其成长和发展是极为不利的。首先,沉溺于网络直播的虚拟互动和通俗娱乐当中,对于孩子的现实社会交往和学业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其次,网络直播中夹杂的各种错误思想也会扭曲未成年人尚未成型的价值观。最后,网络直播平台中泛滥的暴力和色情内容也会对未成年人的身心产生损害。但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未成年人拥有极便利的条件可以接触到网络直播内容。因此,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就只剩加强监管一条路可走。而这,又恰恰是目前所缺失的。
早在今年2月,全国扫黄打非办就曾组织文化部、公安部等六部门开展了网络直播平台的专项整治。4月,北京市网络表演(直播)行业自律公约新闻发布会举行,20余家从事网络表演(直播)的主要企业负责人共同发布《北京网络直播行业自律公约》,承诺不为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提供主播注册通道。同时,不少直播平台也宣称已对直播内容进行24小时监控……但是,在专项整治和网络平台承诺自律之后,“十岁女孩直播脱衣”的事件却再次发生,这无疑再次戳中了监管的痛点,暴露出针对网络直播平台的管理乏力。
“十岁女孩直播脱衣”的事件之所以会再次发生,根源在于监管缺乏长效性、统合性。仅靠短期的集中整治,难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同时,不同省份和地区、不同部门的监管行动也大多是各自为营,缺乏有效的统合与对接,仅靠行业的自律承诺更是难以产生普遍的约束力。
强化对于网络直播平台的监管,一方面,监管部门应当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辅之以专项整治行动。另一方面,政府层面应加强多部门配合和对接,使监管更加有的放矢。此外,在法律层面要加强互联网立法、进一步细化整治网络色情的立法。同时,尝试探索实施网络直播分级制、黑名单制以及实名制,都是网络直播治理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