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网讯 最近这几天,“99%的人不知道,融化变形再冻住的雪糕或含可溶性毒蛋白”的消息在网上热传。
这则消息来自一段新闻采访,先被某地方台播放,而后被央视一档节目转发。
新闻里提到,很多人在买雪糕的时候不太注意保质期和储存温度,但这样有可能买到融化后再冻住的雪糕。而有些雪糕融化后再重新冻住,会引起一些结构的变化,有可能产生对身体有害的物质,比如可溶性毒蛋白、胺类等。
那么问题来了,融化后再冻住的雪糕真的有毒吗?
对此,营养界知名大V、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营养师顾中一特地写了篇名为《二次冷冻的雪糕会产生毒蛋白?专家不要信口开河!》的文章。
文中写道
鱼虾海鲜保存不当发生腐臭就是胺类的味道,有毒的胺类物质是蛋白质在腐败过程中产生的,那样的雪糕你还会吃吗?可溶性毒蛋白又是啥?我在文献数据库中没有查到这个词,只好从字面意思上猜测,可溶性毒蛋白就是一种可溶解于某种介质的、在小剂量下会对某些细胞产生毒性的蛋白质。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就是说,二次冷冻的雪糕会产生一种口服后损害人体健康的蛋白质。
天津医院营养科主任胡若梅也表示,没有听说过可溶性毒蛋白这个名词,看到消息后还特意在文献中查了查,也没找到这个字眼。
她说,一般雪糕、冰淇淋的保存温度要求在-18℃以下,如果雪糕或冰淇淋储藏不当,肯定会引起形状的变化,还可能迅速缩短冷冻食品的保质期限,让它们被细菌等微生物污染,造成健康隐患。
但是,仅凭温度变化就能让蛋白质变得有毒,这种说法不仅没有科学依据,还十分耸人听闻,“就现有的科学证据来看,大家不需要担心经过二次融化的"变形雪糕"会产生什么毒蛋白”。
不过胡若梅提醒,购买雪糕前确实应该看看冷冻温度是否达到要求,如果融化时间较长,应放弃购买。
来源:中国质量报
广州参考·广州日报编辑 林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