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世,只有爹妈和室友不能选择——这一铁律在珠海一所高校被打破了。日前,记者从北理工珠海学院获悉,为了提前给新生合理安排好宿舍,该校自主研发了一款“选宿舍”App,新生除了填妥常规的信息外,该App还设有“家中排行”、“星座”、“作息时间”、“是否愿意合买洗衣机”等一系列人性化选项。后台系统将把新生填妥的选项,提供给新生作为选择室友的参考。
据了解,新生抢宿舍十分激烈,一名新生告诉记者:“登录网站后,我们会比较关心宿舍楼层和床位,也有去看看室友的兴趣爱好等情况。”一部分学生表示,在知道可预选宿舍后便迅速在Q群中和投缘者组队申请宿舍。
延伸:7年前,美国大学生开始使用选室友软件
2009年的时候,RoomSync这个Facebook应用被发布,学生们可以在上面填写问卷,通过算法找到可能匹配的室友。
结果有60多所大学使用了RoomSync,反馈都很好。在新墨西哥州,50%的学生申请过更换室友,但是通过这个应用选择室友的学生中只有10%在以后更换了室友。数据显示使用RoomSync的大学生的平均成绩点数为3.05,高出普通学生0.25个点,一学期后的重新注册率达到96%,上升了6.6%。
过去几十年以来许多大学都认为大学生活的精髓在于适应另一个完全陌生的人的怪癖。纽约大学和斯坦福等大学依然坚持这种理念,斯坦福大学每年1700名新生的配对都是由两个高年级学生手动完成。
尽管许多大学坚持,但是在过去的5年,还是有一些大学做出了转变,他们开始采用更加现代的方法来非配宿舍。根据某非正式调查显示,2012年止约有70%的大学允许新生自己选择室友。除了RoomSync,还有其它类似应用程序,比如Roomsurf和RoommateFit,有些大学还有专门的选择系统,比如俄勒冈大学允许新生用校内专用社交网络平台选择未来的室友。
不过所有人都承认,这些程序如此受欢迎的原因,是因为如果室友是自己挑选的,学生们就不太会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