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浦江的老陈酷爱中国水墨画,收藏书画十多年,尤其钟情某知名现代画家。去年12月,他花12万元从某画廊买到了该画家的一幅旧作,兴奋了好几个月。请装裱师傅重新装裱,没想到师傅一揭开宣纸,大吃一惊。
你猜发生了什么事?
后来,为了这张画,老陈奔走于鉴定机构和法院之间,到现在事情都还没了。这期“鉴证实录”我们来说说最新技术的高仿真假画如何显真形。
看完笔墨再看材质
老藏家判断是真品,于是下手了
老陈爱好书画收藏书画自认也算资深了,尤爱一位擅长国画的知名现代画家,常年研究他的作品。
去年12月,老陈在画廊相中了该国画家的一幅水墨人物画。画作是有人在画廊寄卖的。老陈几次三番去画廊,磨了好久(这个过程业内叫“做价”),最后以12万多的价格拿下,并支付了画廊一定比例的中介费。
老陈说自己以前从来没走过眼,买画自有一番套路:
首先,鉴定是不是这个画家的作品,看画的笔法、墨法。收藏界对书画的真伪向来有争议,要是自己眼力不够,买到临摹的赝品,可怪不了别人,那叫“打眼”。
对这幅画,他有自信,是真迹没错。
第二,考虑是不是印刷品。陈先生看画自带40倍的放大镜,上上下下来回验了好几遍。他的经验,一般印刷品用喷墨打印,放大能看到一颗颗墨点堆积。
老陈说,画上毫无痕迹。他相信画是真品,果断下手。
重新装裱时,问题突然来了
宣纸背面怎么没有墨迹
买来的画作是已经装裱好的,上层是作画的宣纸,下层是做旧泛黄的背纸,还有褶皱印子。“这幅画保存得不好,我想送去重新裱。”老陈一向谨慎,交代先揭开一个角看看。
装裱师傅手上功夫精细,缓缓剥开画作的左上角,宣纸的背面竟然干净一片。两人心里都是咯噔一下:完了,画有问题。
懂点国画的人都知道,画家作画时,水墨渗透,宣纸背面多少会有墨迹浸渍的痕迹。
“作伪还能争论,可印刷完全是造假。”老陈要求退款退画,据他说,当时画廊是认可的。但原画主是门外汉,看不出真假门道。三方约定,找权威机构做一次鉴定。
今年4月,画作被送到了杭州明皓司法鉴定所文检员小张的手上。
我们先不说鉴定,这幅画以假乱真到什么程度,当中还有个小插曲——
买下画后,老陈约了几个同好,找到该画家的家中一起品评。老画家仔仔细细地看了说,的确画过这幅画。你看看,连作画的本人,都没看出问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