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网讯 宜州作为广西历史上的八大重镇之一,是一座具有21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现有文物点111个。28日,“生态长寿地 三姐文化城”——2016全国重点网络媒体河池行采访团来到位于宜州市冯京公园新落成的宜州博物馆。
该馆藏品1000多件。在这里,可以一睹冯京祖父墓碑、宜州出土的汉代铜鼓等700多件珍贵馆藏文物,以及黄庭坚书法、复原的庆远古城全貌模型、土司衙门立体三维影像等。
其中,嘉庆帝御赐寿星蓝祥诗碑(1669年—1813年)是广西馆藏文物中仅有的古代皇帝御碑,属国家二级文物,碑刻内容为嘉庆帝御题诗一首,赐永定土司境内一百四十二岁寿民蓝祥,世称“长寿诗碑”。
长寿诗碑:星弧昭瑞应交南,陆地神仙纪姓蓝。百岁春秋卌年度,四朝雨露一身覃。烟霞养性同彭祖,道德传心问老聃。吔衍无极,长生宝箓丽琅函。
蓝祥142岁时,清嘉庆皇帝赐给他的匾额,现收藏在宜州博物馆当中
据介绍,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清嘉庆皇帝赏赐时年142岁的宜州长寿老人蓝祥一块“庆吉颐重”御制匾额,并御赐贺诗。蓝祥生于1668年,在清代宜山永定土司(今广西宜州市石别镇)境内生活,他一生过了两个甲子年,经历了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4个朝代。据载,嘉庆十八年,蓝祥不疾而终,享年146岁。
宜州自古以来是长寿之乡,历史上百岁老人非常多,形成独特的寿文化。在记者探访怀远古镇时也遇上了一位现今101岁的长寿老人芦少坤。
怀远
长寿老人芦少坤现居住在怀远古镇骑楼街。这里由东至西长约1200米,于1935年在古街道的基础上扩建而成,街道南北两侧便是长1公里的骑楼。贯通的骑楼街由东向西依次为上和街、中和街、文昌街,街名由清朝沿用至今。民国时期怀远街扩建,骑楼街东西两头各有1座门楼,作交通进出口及治安保卫用。东楼于1945年日本侵略军侵略怀远时被炸毁,西楼于解放后70年代拆除。而芦老则是见证了这里一切变化的老人。
芦老
据悉,芦老生于1916年,今年已是101岁的高龄,平时爱吃甜食,从不饮酒。她现在的身体状态很好,时而坐在自家屋外乘凉,时而在外孙的陪伴下到河边及古街上散步。生活起居主要靠外孙龙逸明(53岁)照顾。
芦老年轻时做过老师,也曾在怀远街上做过小生意。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其凭借精湛的手艺,进入怀远镇车缝社工作。作为一位出色的裁缝,芦老在生活中也以制作布艺品为乐趣。直到90岁高龄,她还会到市场里摆摊售卖自己制作的童鞋、鞋垫、毛线帽等手工制品。尽管芦老有些耳背,但思维清晰,她向记者唱起了宜州欢迎客人的歌曲,龙逸明还提到,芦老能记得家中每个孩子的名字。在记者准备离开时,她握着记者双手,说道:“好兄弟辛苦了。”(黄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