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地出现有关月子中心的纠纷,有些甚至因对产妇和孩子造成人身伤害对簿公堂。记者采访发现,“高大上”的宣传和价格背后,月子中心良莠不齐。目前,这一新兴行业乱象丛生,亟待加强监管。
准入门槛低、超范围经营
据记者了解,现在的月子中心只需要通过工商注册,领个营业执照就可经营,准入门槛很低。正规月子中心会完整登记所涉业务范围,如母婴护理、月子餐饮等,但不少月子中心登记的经营服务范围多是母婴健康管理咨询,在实际中,往往超范围经营。
家政人员转行,花钱买证就上岗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月子中心都打出“专业医疗团队保障”“先进母婴保健护理”等承诺。记者以产妇家属的身份走访了福州晋安区某月子会所,当记者提出要查看相关护理人员的健康证、上岗资质时,该接待人员并未出示,而是强调“我们都是正规在卫生部门备案过的”。记者提出查看相关备案证明,接待人员才表示“其实没有”,但让记者放心,“我们干的是良心活”。
一位月子中心的“专业护理”告诉记者,很多“专业护理”其实是家政人员转行,根本没接受过什么专业培训,金牌护理之类的证是买来的,一本几百元钱。
定价混乱、维权难
记者在大众点评网上看到,同样是月子中心,有的一套月子套餐收费一万余元,也有一套“台式月子套餐”28天收费26万元。记者了解到,一些月子中心的天价套餐只是噱头,吸引有钱的客户;而一些无资质的月子中心则以低价吸引消费者,靠规模盈利。
除了基本服务,月子中心往往还推广其他服务捆绑销售。成都市民唐女士告诉记者,月子中心经常会叫一些摄影师来给妈妈和孩子拍照片,一套照片要1000多元,还经常推荐“揉肚子减肥”之类的服务,往往拍完了、服务结束了才告知要另收费,或者在结算时直接收取。
盈科(成都)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懿邈说,一些月子中心擅长在合同上“做文章”。合同约定简单,服务内容争议大,消费套餐中并未写明责任认定,一旦发生纠纷,很难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