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至4日,来自广州、深圳、佛山、福州等11个地市、39所中学的300多名学生代表齐聚广州执信中学,参与2016年广州执信中学泛珠三角模拟联合国大会。西装革履的学生们化身为“各国代表”,共议全球事务。
现场:中学生“外交官”议全球事务
“请问你们意图放开边境,让难民进入到别国,是否有蔑视人权之嫌?”
“这是我国人民共同的选择,所有关乎我国不尊重人权的说辞都是无稽之谈。”
“贵国曾经承诺,是否放开边境将在入欧后决定,现在的做法是否是在挑衅欧盟?”
“我拒绝回答这个问题!”
——这是记者在2016年广州执信中学泛珠三角模拟联合国大会上看到的一幕。每结束一场分会场讨论,“各国发言人”们都会在会议主持人的有序引导下,来到主新闻中心,回答“各国记者”代表提出的问题。在会场上,代表们或娓娓道来,讲述事实观点,或为与“本国利益”相冲突的观点争得面红耳赤,一番唇枪舌战以后,他们都直呼“过瘾”。
如果不是他们当中有些人还戴着钢丝牙套,很难让人相信,眼前这些身着西装、英文流利的发言人,是一群16、17岁的高中生。
而除了难民问题,这群中学生还着眼于当下时政热点,以2015年8月为时间节点(脱欧公投前),探索英国脱欧与否的更多可能性与其背后的多元原因。此外他们还回顾历史、心系全球民生,重现科索沃危机下的“多国”博弈,关注水资源紧缺的危机等问题。
大会组织者介绍,在这些问题当中,有些是执信中学泛珠三角模拟联合国大会持续关注的话题,而有些则紧扣当下的时事热点,给学生们参与历史、表达见解的机会。
学生:参加模联太功利就不快乐
对于高二学生张获来说,这场模拟联合国大会(简称“模联”)注定“不那么平凡”。从高一时接触模联,代表学校到全国和世界各地参加模联大赛,到如今成为执信模联社团EDUS的社长,她感叹自己已经“脱胎换骨”:“与其说优秀的人才能加入模联,不如说是模联塑造了更好的我。”
从暑假开始,张获就已经和社团的小伙伴们开始筹备活动,不论是议程设置、了解国情还是会议统筹,都需要他们的策划和组织,而这一个月,她又为会场布置、收集“各国代表”材料等事务忙昏了头。她表示,是凭借对英语、经济和国际问题的热衷,才让她一直在模联里“玩”得认真又投入。
正是聚集了一大批像张获一样优秀的学生,让模联的价值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国外一些名牌大学就把学生在模联中的表现作为对学生评价的一项重要参考。
张获透露,不可否认有部分同学想用“模联”来“镀金”:“有些人很明显就是为了某个奖项而来参加大会,比如说最佳提案,他们在把这方面做得很完美,但其他地方就有些差强人意。”这样的做法张获并不认同,“可以看到他们不能在活动中收获真正的快乐,特别是在没能达到预期目标的时候。”对此,中大附中模联秘书长姚泽宇表示,抱有功利心参加模联的学生还属少数。
老师:模联不仅仅是“精英的游戏”
执信中学泛珠三角模拟联合国大会以2007年的“执信大模联”为缘起,如今已经走入第十个年头,逐渐发展成为珠三角地区影响力最大的中学模联大会之一。也是在这十年间,“模联社团”在全省乃至全国各大中学创立并风靡起来,而参与模联的学生大都英语流利、成绩优异,目标直指国外高校。
执信中学的模联社团“EDUS”是执信校园中最大、最有影响力的“明星社团”。在今年入读执信中学的800余名新生当中,有200多名报名加入社团,经过两轮面试,最终进入社团的学生仅有四十余人。从执信中学走出的“哈佛女孩”、“斯坦福男孩”,也皆曾在这个社团里崭露头角。
顶尖学校、学霸学生济济一堂,中学生“模联”被指是“精英的游戏”。执信中学团委书记刘院琴并不否认这样的情况存在。但她表示,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秀之处和闪光点,学校正在努力让更多学生加入模联,从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全媒体记者/陶达嫔 见习记者/陈芳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