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时候,吃货木下吃下3KG食物可以轰动网络。今天,吃5KG的东西也很难上B站的推送了。
每次看到她在暴食中不知真假地甜美微笑,总觉得有些心酸。
网红这个让人感觉只属于80、90后的词汇,正在被一批有着丰富人生经历的公众人物改写。
王庆祥,一位从影数十年的老戏骨,如今玩微博逛B站,还自称“老司机”;张召忠,国防大学教授,少将军衔,退休后接下网友给他起的外号“局座”,开微博玩转互联网;王健林,今年在商业上动作频频,但留个世人印象最深的还是“小目标”……
“中老年网红”,这个词汇开始在网友的交流中出现。其实网红就是网红,按理说不应按年龄区分,而是只看人气。人气的来源不只是原本的基础,这些以艺术、商业、学识著称的公众人物通过微博、B站这种广场式的社交,向众人展示自己“人”的一面,“反差萌”就形成了。
“萌即是正义”,无论是真的萌还是假的萌,在这个以80、90后为主导的网络化、碎片化消费的时代,吸引了这部分人群的注意,就可以在这个绵密的网络文化世界中占有一席之地。随着这一现象的愈发多见,土生土长的“土著网红”们将面对的是一个外来强势IP不断涌入的新市场。
对于他们来说,从事或进行网络自我传播的目的,无论是经济上的还是自我实现的,都必须以“红”为途径,也就是互联网依旧万变不离其宗的本质要素:流量。从商业的角度来看,“中老年网红”已经具备了轻易夺取足够流量的资格,至于怎么变现、要不要变现,则是随意随意的事情。
而“土著网红”广大的目标,依然是如何获取流量,或者保住来之不易的流量。他们没有众所周知的艺术或者其他公知印象,也就没了塑造自己作为一个“网红”所需要具备的多面性和反差感。像吃货木下这样的日本网红,核心印象在“能吃且不胖”。如果在现实中她也是这样的,那么就没有反差的可能。如果在现实中不是这样的,那么就是一个“网红”的悲哀。
“在变化的市场中,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下一个爆款,必然不是你我所能猜想到的任何样子。”正如新榜资讯副总监孙鹏所说的那样,网民的注意力不知什么时候就会被其他具备任何或“反差”、或“惊艳”、或“奇葩”的事物所吸引。
互联网飞速发展至今,流量的价值正在变得愈发昂贵。这一点,我们作为旁观者,从无数想红而不得或者红过却再也站不起来的“网红”身上便可直观地感受。而“网红”自己想必也感受到了,只是没办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