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关沪上高中男生在国家学生体质测试中“引体向上”表现糟糕的消息引来社会关注。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男生们不够阳刚有力?有专家直言,在很多校园,单杠、双杠、攀爬架等设施不见了踪影,考试不考、平时不教,导致很多学生失去了完成引体向上需要的肌肉力量。
身体素质发展不平衡
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中,测试项目分为身体形态(身高、体重)、身体机能(肺活量)、身体素质3方面内容,其中,身体素质包括50米跑、坐位体前屈、一分钟跳绳、立定跳远、一分钟仰卧起坐、引体向上(初中以上各年级男生)、50米×8往返跑、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等9项指标。
数据显示,申城学生各方面指标有升有降,身体素质发展不平衡成为新的特点。拿2014年测试数据和2013年测试数据相比,一分钟跳绳优良率和及格率,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优良率有所上升,50米跑及格率有所上升。但是,和引体向上一样,耐力跑的优良率和及格率也有所下降。
“引体向上从表面上看锻炼的是上肢力量,但事实上,它需要克服人体本身重力才能完成,因此,对锻炼胸部和背部肌肉、促进骨骼生长、塑造人体形态很有作用。”上海市体育特级教师、原新中高级中学校长徐阿根指出,更重要的是,引体向上有助于促进肺部发育,提高学生心肺功能。
教师不能不考不教
然而,国家体质测试计算的是各个项目总分,并非单项成绩。因此,引体向上在很多学校的体育课中,并非必考项目。徐阿根直言,学生们引体向上拉不上去,并非天生体弱,而是练习太少。更令他担忧的是,或许是出于安全考虑,在很多学校内,单杠、双杠不知从何时起就失去了踪影。徐阿根说,如果学生平时经常从事排球、羽毛球、网球、乒乓球等利用上肢发力的运动,引体向上的表现可能会好一些,否则,哪怕他可以跑得很快、跳得很高,也很难在短时期内突击成功。
在徐阿根看来,如今的小学生平衡力和协调性较弱,这和缺乏相关锻炼也不无关系。为了降低“危险系数”,孩子们走的独木桥50厘米降至30厘米高,甚至更低,锻炼效果大打折扣。又如,50米、30米跑是平时体育课的重头戏,100米、200米这样兼顾速度和耐力的项目,老师较少涉猎。而学生们练得少,才出现了耐力下降的趋势。
“因为不考,所以不教或者少教,这将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运动习惯的培养。”徐阿根呼吁,体育老师应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发展,尤其应该针对当今孩子的特点,对症下药,让良好的运动习惯,伴随孩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