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前才做了健康体检,无明显异常。最近因身体不适去医院看病,却查出肺癌——这样不幸的事,就被渝北区64岁的张先生遇上了。
“这个春节一家人都过得不舒坦。我每年体检都正常,为什么这次就发现肺癌了呢?”张先生说,自己平时很注重健康,不管是退休前的单位体检,还是退休后的自费体检,他都按时去做,结果也没什么问题。日前他因病就医时查出肺癌,春节前已拿到报告,医生也对报告进行了解读,但他还是不能接受这个结果。昨日是节后上班第一天,他又拿着以前在其他医院做的健康体检报告到市肿瘤医院咨询。
看了张先生带来的健康体检报告,医生解释,张先生做的是最基础体检,并没有结合自身情况做针对性的肿瘤早期相关筛查,有可能无法及时发现早期肿瘤或癌前病变。
今天是世界癌症日,主题是“我们能,我能战胜癌症”。市肿瘤医院健康体检与肿瘤风险筛查中心主任张海燕特别提醒读者,健康体检不同于肿瘤筛查,前者是对心、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血压等进行检查,掌握人体一般状况,可早期发现一些常见慢性病;后者是指对人进行一系列有针对性、快速的检查,提前施行干预措施,阻断患癌进程。因为早期肿瘤的症状、体征不明显,或者只有一些缺乏特异性的一般表现,主要通过筛查发现。
“普通健康体检与肿瘤筛查,会有一些看似相同的项目,但检查重点却不一样。”张海燕指出,以抽血为例,普通健康体检查的是血常规、血糖、血脂等,肿瘤筛查则关注血液中的癌症标志物,即反映肿瘤存在的化学类物质,它们的存在或量变可以提示肿瘤的存在。此外,肿瘤筛查还会应用超声、低剂量CT、钼靶、腔镜、病理学等方法筛查肿瘤。(杨华)
五类高危人群更需肿瘤筛查
肿瘤筛查有一个重要概念叫肿瘤高危人群。那么,哪些人算肿瘤高危人群呢?
市肿瘤医院健康体检与肿瘤风险筛查中心主任张海燕介绍,有5类人可列入肿瘤高危人群。
1、有恶性肿瘤家族史的人群
通常包括三代以内直系或旁系亲属患恶性肿瘤的病史。
2、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
包括长期大量吸烟、长期酗酒、药物滥用、长期过度劳累、严重营养不良、偏食等。
3、职业因素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人群
4、生存环境遭污染的人群
包括化学污染、重金属污染、核污染等。
5、遭受特殊微生物感染的人群
包括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毒、人类乳头瘤病毒、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等。
不同年龄阶段筛查不同肿瘤
张海燕介绍,肿瘤出现不仅与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也与年龄有关。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各种肿瘤的发病率通常是不一样的。
20岁后:女性有性生活后,就要开始做宫颈HPV以及细胞学检查,进行宫颈癌筛查。这是目前最有效、简便易行的早期发现宫颈癌的办法。
30岁后:女性要注意乳腺检查。首先是自检,月经来潮第9~11天最适合自检,停经或更年期女性最好在每月的固定一天进行自检。喜欢饮酒的男性应注意肝脏检查,每年检查一次肝功能、腹部彩超以及甲胎蛋白。
40岁后:中老年人尤其是抽烟的人,应做低剂量螺旋CT筛查,对早期发现肺癌有积极意义。此外,还应对胃癌进行筛查,包括胃蛋白酶原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查、胃肠镜检查等。女性应每年做一次乳房体检,妇科(宫颈及子宫、卵巢)检查。男性和女性每年都应做一次肛门指检。肝炎病毒携带者应定期检查腹部彩超、血清甲胎蛋白、病毒DNA以及肝功能。
50岁后:有结、直肠息肉,结肠癌家族史,腹泻、便秘、便血史的人,最好做结肠病变筛查,肠镜诊断率最高。前列腺特异抗原检查可及早发现前列腺癌。
肿瘤筛查误区请你一一看清
误区1:身体无症状就不用筛查
张海燕介绍,很多人通常把医院看作治病的地方,身体不舒服了才想到去医院。其实,医院应该是健康管理机构,正常人的定期体检和高危人群的肿瘤筛查都是有必要的。像肺癌、胃癌、食管癌等在早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等到身体出现明显不适了才就医为时已晚。
误区2:检查一次可保几年无癌
张海燕说,即使每年进行肿瘤筛查,也有可能在两次筛查之间诊断出癌症。所以,在每年进行筛查且体检未见异常的情况下,如果身体有异常表现,也应及时就诊。对于一些高风险人群,如家族中有多人患恶性肿瘤或乙肝病毒携带人群,体检时间间隔要缩短,可以半年筛查一次。
误区3:肿瘤标志物正常即无癌
很多人认为,肿瘤标志物可以直接查出肿瘤,如果肿瘤标志物检查结果在正常范围内,就说明身体中没有肿瘤。张海燕就此解释,各种肿瘤标志物只能作为肿瘤辅助诊断指标之一,肿瘤的诊断不能仅仅依靠肿瘤标志物的检查结果来确定。的确,很多肿瘤特别是当癌症发生时,肿瘤标志物的检验结果可能明显高于正常水平,如前列腺癌与PSA、肝癌与AFP等,这属于特异性较强的癌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癌症的存在。但对一些特异性不强的癌症,如肺癌、胃癌、肠道肿瘤等,往往在肿瘤标志物检查结果显示正常的时候,就有可能已经患癌了。
误区4:胸部拍片就能查出肺癌
胸部X光拍片是肺癌筛查的常规传统手段,但有明显缺陷,不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肿瘤,比如可能漏诊直径小于2厘米的小结节等。因此,X胸片筛查出肺癌往往临床就已到中晚期了。低剂量螺旋CT检查最小可以发现2.5毫米的病灶。40岁以上、有肺癌家族史、有长期吸烟史的高危人群,建议每年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筛查肺癌。
误区5:肿瘤筛查只是老人的事
张海燕强调,很多肿瘤的发病不断年轻化,因此肿瘤筛查决不只是中老年人的专利。同时,肿瘤也不是越老越要查,例如前列腺癌,由于老年人前列腺癌的进展非常缓慢,即使得病大多也不会因此危及生命,所以75岁后反而没必要再进行每年一次的前列腺癌筛查。乳腺癌、宫颈癌患者现在越来越年轻化,肺癌、消化道肿瘤年轻人也逐渐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