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烟台市区蓝天白云天数达到342天、同比增加31天,居全省第2位;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14天、同比增加10天,优良率为85.8%。这样的数据,对于频频遭受雾霾袭击的国内城市来说,着实是靓丽的。17日,在全市2016年工作总结大会上,低碳、绿色、获得感等一系列与国家同频共振的关键词,让人振奋。
顺利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超额完成省下达年度造林任务,成为全国首个地市级推动绿色发展示范基地……回望过去的2016年,烟台致力低碳环保、绿色发展,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成为全省唯一连续11年完成节能目标的市。绿色能源加快发展,海阳核电站一期累计完成投资499亿元,二期工程3、4号机组安评和环评报告已上报国家核安全局审批。
如果说环境代表着城市的面子,民生则是城市的里子,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更有获得感。
2016年,烟台公开承诺的年度为民服务实事全部完成,全市新增城镇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超额完成年度计划目标。烟台获批山东省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5所学校列入省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数量居全省首位;集中解决中小学大班额问题,新开工建设学校136所,建筑面积达112万平方米;烟台格罗宁根大学筹建工作加快推进,将成为我国江北第一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大学。
烟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城乡低保标准、五保对象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均有新提升,成为首批国家健康城市试点城市和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全市省定重点村完成摘帽69个、净脱贫人口34790人,超出省定减贫计划16个、4790人。
与此同时,烟台胶东红色文化建设有序推进,顺利通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验收。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和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七连冠”活动扎实推进,法治、平安、和谐烟台“三城联创”活动深入开展,全市刑事案件万人发案数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刑事案件破案数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社会大局保持持续稳定。
(记者 张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