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从给在押人员衣服内搜出的疑似冰毒和小字条。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驻葫芦岛记者 胡清 摄
内衣、内裤、袜子和拖鞋这些生活日用品,除了人们每天都必需使用外,它们还能有啥用?
当做写字工具、携带疑似毒品、诉说相思之苦、传递信息!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一些在押人员家属绞尽脑汁的新“发明”。尽管这些在押人员家属以为做得天衣无缝,可还是没有逃脱警察的“火眼金睛”。
昨日,记者在葫芦岛市看守所采访时,教导员冯冰从一个大塑料袋里拿出一大堆内衣内裤等,原来这些都是看守所民警从羁押人员家属送来日用品中收缴的“问题物品”。
随着天气逐渐转暖,在押人员家属寄送衣物增多,为严防违禁危险品流入监舍,葫芦岛市看守所民警、工作人员实行寄送衣物实名登记、查验身份证等环环相扣防范措施,确保收押物品安全。
几天前,民警刘志江、张涛在查验过程中多次有重大“收获”。
当打开一条崭新的内裤时,民警顺着衣服的裤腰裤线仔细检查,又用双手转圈儿摸查,突然发现内裤松紧带部位好像有人重新缝过的痕迹,而且凭感觉好像还有些发鼓。
民警随后用剪刀将其剪开,居然看到内裤松紧带上密密麻麻写了很多黑体字。“大致意思是告诉里面的亲人翻供、啥也不承认、啥也不知道,啥也不说。一定要多喝水,排毒减压、让他别上火等。”
更令人不解的是,民警在查验一个涉毒在押人员家中寄来的衣物时,还发现了疑似冰毒的物品。
民警展示,这两小块“冰毒”约黄豆粒大小,放在一个透明塑料袋中隐藏在一个棉袄衣兜的下摆里。
原来,家属将衣兜弄个小窟窿,再将疑似冰毒物品从小窟窿塞进去到下摆部位。当细心民警反复抚摸和查验时,不经意间发现了。“在押者本身是涉毒人员,家属不但不帮助戒毒,相反还帮倒忙。这些家属真是啥样人都有,弄得我们简直都无语。”
还有一次,民警在秋衣秋裤里莫名发现一行数字:“12356789”,弄得大家一头雾水。后来突然有民警一拍大腿想起来了,这里没有“4”,原来这是家属在提醒通知在押人员,意思是“不会有事。”
39岁的民警张涛在看守所工作已经14年,最多一天经手查验衣物100多件,平时也有20—30件。10多来年,经他手的物品大约有2000多件。其中一次在棉拖鞋里搜出的隐藏手机让他记忆犹新。
“当检查那双拖鞋时,我就觉得它比普通棉拖鞋有些重。看挺长时间没发现异常。后来我想让它弯曲试试,想不到一掰却掰不动。原来奥秘在夹层里面。当打开棉拖鞋的夹层一看,里面居然隐藏着一部手机。”
看守所民警经过多年工作早有了各种应对经验。无论家属们如何绞尽脑汁花样翻新的想给通风报信,但也不会得逞。
据估计,仅春节前后1个月时间,警方就先后从在押者家属寄送过来的衣服中查扣“问题衣服”30多件,维护了法律的严肃性和公正性,保证了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