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大多数的博物馆一到傍晚5点就闭馆了。然而前晚7点,夜色下的中国丝绸博物馆却依然灯火通明——彩灯围绕的长亭,湖上的喷泉也在灯光的映射下变换出各种色彩。这样的绚烂,配上浓烈的夜色,的确特别不一样。
这是中国丝绸博物馆带给大家的一个惊喜——从3月17日开始一直到11月,丝博的锦绣廊和时装馆将在每周五和周六晚上对公众开放到9点。丝博还将不定期地在周五和周六推出以跨文化对话为主题的“丝博之夜”。比如3月有波斯之夜,5月有蕾丝之夜,8月有敦煌之夜,9月有里昂之夜……“杭州的夜景是很美的,丝博的夜景更美。”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说。
在国外,像大英博物馆,每周四或周五晚上,会开馆到八九点钟。于是考察过国外众多博物馆的赵丰,也想把这种新鲜感带给杭州观众。前晚迎来的首场主题之夜,就来自伊朗。说到伊朗,人们总是会想到波斯,那些地毯上美丽而又繁复的花纹,《一千零一夜》里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可以说,波斯文明,是除了埃及、巴比伦、中国和印度四大文明古国之外,最著名的历史文明。
很难想象,就在杭州,我们可以如此亲密地接触这些古老而神秘的文化。从3月17日至3月23日,你可以闲散地窝在锦绣廊二楼的沙发上,观看“伊朗电影周”带来的《一次别离》《四十岁的爱情》《金与铜》等精彩的伊朗影片。同时在连续两晚的“波斯之夜”里,还有一系列文化体验和学术讲座,向参与活动的来宾传递了古代波斯文明,分享伊朗的历史与文化。
3月18日的那场讲座,由于观众太多,很多没有预约的观众只能抱憾错过。与其说是讲座,倒不如更像是接地气的茶话会——现场大家可以品尝到伊朗带来的椰枣、无花果干和小饼干,喝到当地特产的用藏红花泡的茶。
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讲的在伊朗寻访兹鲁织机的故事更是生动有趣。在丝绸之路上,波斯锦中有一种很特别的纹样是双翼纹,就是有两个翅膀。这种美丽别致的图案就是用兹鲁织机织出来的。
“我当时叫的出租车司机根本不懂英文,我就一直喊‘兹鲁’‘兹鲁’,最后他真的把我带到路边一个很简陋的用兹鲁织机织布的作坊。”赵丰欣喜地发现,不同于我们所熟知的织机,兹鲁织机基本上是没有梭子的。织花纹的时候多用蓝白两种线,用抛掷的方式投线,然后打尾,将线“打”进去。在织布的时候,织布人脑海中装着一百多种图案,可以根据需要临时地进行变换。“明年我还想筹备一个世界织机展,也想请伊朗的兹鲁织机来杭州展览。”
而作为中伊两国友谊的象征,伊朗驻上海总领事文化专员Behnam Azad还向中国丝绸博物馆捐赠了精美的伊朗手工纺织品。这件艺术品也将被中国丝绸博物馆永久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