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铁警在老铁路沿线巡查。夏阳春 摄
吉林省政协23日举行咨政协商座谈会,探讨百年中东铁路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专家指,该铁路是中国东北近代城市化的历史起点,见证了这一地区的社会变迁,对其遗存的保护挖掘刻不容缓。
呈“T”字形纵贯东北三省的中东铁路修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原称“大清东省铁路”,与沙俄西伯利亚大铁路相连。在沿线诞生了哈尔滨、长春、大连等众多城市,留下了丰厚的工业遗产。
中东铁路由干线和南支线两条线路组成,在吉林省所在的南支线上,主要分为长春段、四平段和松原段,其中含有火车站、邮局、给水塔、工厂、俱乐部等500余处历史文化遗存。
吉林省方志馆馆长竭宝峰介绍,百余年来,由于自然和城市建设开发等人为因素,部分铁路遗存被彻底毁掉。现存大部分建筑腐蚀严重,墙体多处粉化,棱角残损。如不及时修缮,将面临不可抢救的危险。
据吉林省文化厅统计,目前吉林省境内仅有22.5%的中东铁路遗存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只有长春市二道沟邮局旧址、德惠市大白楼旧址、公主岭市俄式建筑群等得到有效利用。
吉林省伪满皇宫博物院研究员沈燕认为,中东铁路具备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基本要素,应按照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标准进行规划和保护。
“中东铁路横跨东北三省,各地对中东铁路的保护利用都有成功模式,各方应展开积极合作。”沈燕说。
四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隽成军表示,可以铁路建筑、公用设施为主题,打造铁路工业遗产园区、铁路工业博物馆等,征集有关文物藏品,并开发中东铁路支线文化遗产旅游专线。
记者了解到,目前吉林省各地已开始着手对铁路遗址的保护工程。在长春市,已划定中东铁路宽城子车站历史文化街区,并开始编写街区保护规划。
竭宝峰表示,中东铁路承载着中国百年沧桑,真实记录着铁路建设运营及发展的历史进程,开展沿线遗址的保护工程,对于发掘这条珍贵的线性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郭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