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菊覆盖墓碑,思念涌上心头。又是一年清明时,4月1日,甘肃省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落成暨缅怀纪念活动在兰州市沈家岭福寿人文园举行。省上有关领导为甘肃省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碑揭幕。
在我们的心中,有些人虽然已经离去,但未曾走远。
4月1日,甘肃省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的纪念墙上,郑重镌刻下46个令人敬仰的姓名。他们中,有曾经的老战士、老教授,还有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他们用一种特别的方式为自己的人生谢幕,用自己的躯体架起了通往医学殿堂的桥梁,用自己的器官挽救素昧平生的器官衰竭者的生命。
在纪念广场的两侧分别矗立着6块石碑,石碑上整齐镌刻着已实现夙愿的46位遗体、器官和角膜捐献者的姓名。
11时许,缅怀纪念活动开始,一位特殊的无偿捐献器官(遗体)志愿者代表、34岁的张森宣誓,此前,张森全家7口人已全部填写了登记表,成为全国首个全家登记捐献器官(遗体)的家庭。而这一切源于此前父亲无法找到合适的肾源最终离去。他希望通过他和家人的行动,挽救像父亲一样身患重病的人。
据了解,甘肃省遗体捐献工作始于2004年。截至目前,在省红十字会办理遗体器官捐献登记的志愿者531人,其中器官捐献志愿者共436人,遗体捐献志愿者95人;已实现遗体捐献31人,器官捐献15人,捐献大器官50例;角膜6例。
(记者赵汇 实习生许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