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自治区烈士陵园里停满了车辆。记者 徐冰摄
4月4日是清明节,也是清明假期最后一天,全区各墓园祭扫人数仍保持了高位态势。据统计,当天全区约106.2万人次涌向墓园。潮水般的人群也拉动了“清明经济”。
今年祭扫人流高于去年
据自治区民政厅清明节工作办公室统计,今年清明节假期三天,全区62个祭扫观察点共接待祭扫市民约224.65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加了2.11万人次。4月4日则是人流最为集中的日子。据佛子岭公墓公墓科科长覃小冬介绍,当天共有约9万人次进入该墓园,比前两天都多。当天上午10时左右,墓园内出现短暂拥堵,入园车辆排成长龙,“龙尾”一直伸到墓园外的道路上。不过,当天未出现大面积拥堵。下午6时,墓园内还有祭扫市民未离去。四厦岭墓园副主任雷女士表示,六天长假以来,清明节当天该墓园祭扫人数最多,接近17万人次,超过去年同期。
记者在佛子岭公墓看到,不少市民祭扫完先人后,便和一同前来的亲属在附近的草坪上席地而坐,聊家常,品尝自制的清明传统食品。市民吴先生说,平时家人很难聚在一起,清明扫墓既祭扫了故人,也是家庭聚会、踏青的机会。
越来越多市民选择用鲜花祭拜亲人。记者 徐冰摄
传统祭祀品有“失宠”迹象
祭扫大军也带热了“清明经济”。一些酒店、超市为了迎合市民祭祖需求,在清明期间推出了“烤金猪”,每只价格从300多元到500多元不等。还有酒店推出了祭祖套餐,包括烤乳猪、白切鸡、五花肉、糯米饭、祭祖碗筷等,售价600余元。不少酒店都表示,因为清明期间需求旺,顾客需要提前1~3天预订。
随着文明祭扫理念渐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用鲜花祭拜故人,鲜花市场也迎来“春天”。记者走访发现,在墓园里,鲜花都摆放在显眼的位置,甚至有的摊主将传统祭祀品的摊位移后,给鲜花腾出位置。在热销品中,不仅有传统的大黄菊和大白菊,非洲菊、小雏菊、洋甘菊等“小清新”也粉墨登场。佛子岭公墓一名摊主说,今年用鲜花祭祀的市民比去年多了很多,“去年清明期间卖了上万支,今年卖得更多”。
在南宁市七星路一巷的一家鲜花批发店,店老板告诉记者,清明期间,该店每天能销售几万支菊花。另一名店老板黄女士则表示,尽管清明期间菊花销量不错,但今年产量大,一把菊花(10支)批发价只卖约8元,而去年一把菊花的批发价格达到15~18元。
相比热销的鲜花,今年南宁的传统祭品销售似乎有些冷清。在交易场外临时搭建的清明祭品“一条街”,不少摊主都坦言“今年生意不太好”。4月4日上午11时,一名摊主告诉记者,按往年的销售情形,这时候他已经卖完货品开始收摊回家了,但今年货架上还“品种齐全”。另一名摊主告诉记者,今年香烛、纸钱、纸扎等传统祭祀品的价格和往年持平,但问津者不多,祭品一条街相比去年也冷清很多,“可能是因为现在轮到80后、90后的年轻人去祭扫,他们更接受文明一些的祭拜方式,明年我们的销售思路也要调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