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4月1日电 (邹菁)著名导演安建自编自导的都市情感大戏《姐妹兄弟》,将于4月11日登陆北京卫视、贵州卫视黄金剧场。《姐妹兄弟》汇集了朱亚文、李小冉、冯雷、曾黎等众多实力派演员,阵容堪称强大。该剧讲述了在改革开放商业大潮中,两个家族中两对姐妹兄弟之间的情感纠葛。昨天,该剧导演安建携剧中主演印小天做客人民网娱乐“面对面”,畅聊这部年代大剧的别样情怀。
以下是访谈实录:
“要老老实实讲好故事 还要有精彩人物”
主持人:我们知道安导导演了20多部的电视剧,将近500多集的集数,其中也包括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些电视剧像《双城生活》、《雪花那个飘》以及《小姨多鹤》,这些电视剧都是贴近生活的,是不是说《姐妹兄弟》这部电视剧也是延续着您一贯的手法?就是现实主义的这种手法来拍摄的?
安建:没有刻意的做,首先做电视剧就没有太去想风格化的事情,风格是电影的事情。当然现实主义的传统要坚持,因为我觉得尤其是现在,像我们这么一个电视剧时代进入了所谓的概念盛行,大IP现在都在做。但是我觉得不要被这些概念、这些名词所蒙蔽,更不要被蛊惑。说到底,要有好故事,要有精彩的人物。在这一点上,如果我觉得是现实主义传统的话,要永远坚持下去,就是要老老实实的讲故事。
主持人:这部戏有没有新的亮点和实验性的元素在里面?
安建:本身现实主义的传统是一个非常经典的路数。实验性我们老在讲要破,但是实际上你提的这个问题,我认为这两者还真的不矛盾。现实主义的传统、现实主义的创作是可以不停的注入新的活力的。比如说有的是类型之间的,创作的风格样式方面的,也有像我个人方面的。比如说我做了比较多的这种年代的剧,就像刚才你说的,包括《北风那个吹》,包括跟印小天合作的《大河儿女》。我觉得这次跟我原来的不太一样,特别是在反映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
主持人:主要表现在哪儿?
安建:两个方面。因为这次这个戏我还是编剧,我终于做了一件我自己想干的事,没有人强迫我,是我自己的选择。我有一个好故事,这个好故事拿出来之后,有人告诉我说,你别干别的了,把这个写了拍了吧。我就约了史海伟,还有几个助手,大家都觉得很好,就把这个事情做了,是我个人很HIGH的一件事。首先拍戏不是满足个人的愿望。我也做了23年的导演了,这个戏某种程度上讲有自我的成分在里面,不是自娱自乐,但是有自我的成分。我希望从自我的这个东西开始,到最后在做剧本过程当中,希望它是一个被大众,特别是被年轻人能接受的,在这个方面做了尝试和努力。这个方面跟原来你说的那些东西都是不一样的,这是第一方面。第二作为导演我看过很多的剧本,好的去学习,那些不好的我老是提起来,希望去避免,我希望做一个非常严格的情节剧。所以在人物设计,特别是故事的编织上,是我拍的戏里面最极致,最壮怀激烈的,用一个词说就是比较狠。
主持人:就是人物、故事之间。
安建:人物、故事都比较狠。之前他们说我拍得比较温柔,这次就比较狠。其次在我来说,这个狠是因为我爱,这两点跟原来做的完全不同,如果他们看了这些年代剧的话。
主持人:是不是这个狠表现在这个剧情更加的曲折?
安建:当然,还有就是整个人物的命运。
主持人:刚才您也提到了非常狠,我们也知道,这部作品还融入了很多家族恩怨的元素在里面。您在拍摄的过程当中拍哪些部分是比较艰难的?
安建:首先拍那个年代剧,还原那个年代就很艰难,但是我认为在这个戏当中比他们更重要的是人物的状态。因为这个故事里所讲述的这些人我都认识,每一个人在脑子里活过一遍,当年我都见过他们,我都认识。
主持人:是身边的故事吗?
安建:我说的“都认识”是指精神上的,我们都神交过,我们在梦里都无数次的见过面。他说话的语气,他的行为动作我都知道。李小冉、朱亚文、印小天,他们的年龄毕竟跟我有一点距离,这些东西他们去体会还隔着一层。所以我觉得最难的是精气神的状态要像那个年代,对我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包括我在选择演员的时候,心里面一直在犹豫,其实他们的年龄段比实际戏里面的年龄段要略大一点。当然这个人物是有跨度的,我们选从20岁演到40岁的,是选20岁的人演,还是30岁的人演还是40岁的人演,对于导演来讲是一个巨大的困惑,这个困惑我也经历了。但是为什么选跟刚才我说的这个问题有关,因为我很害怕过于年轻,他无法理解我说的,我跟他讲他也不明白,或者明白了他体会这个过程太长。
印小天颠覆“阳光大男孩”形象演反派 即兴表演秀舞姿
主持人:您刚才说到选演员的标准,我们待会儿聊。我们现在来问一下小天哥,我们知道您以前在电视上面的形象给我们都是阳光大男孩,我以前看您演的《一米阳光》以及《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都是很正面的形象。听说在这部剧当中您是一个反面的形象,您觉得怎么样去更加贴近这个反面形象?
印小天:其实我没想那么多。我跟安导合作完《大河儿女》之后,有一天我们《大河儿女》这部戏的制片人杨振盛老师给我打电话,说我们做一个戏你来一下,我说行。首先我特别愿意跟这种高级的团队合作。第二,当我拿到本子的时候,我觉得这个角色我能演,我能驾驭。虽然你说以前我演的角色比较正,像律师还有阳光男孩等等,其实张小兵这个角色体现了我的另一面,我能感觉到我的一些身体的特征、性格的特征,还有一些内外部的气质。而且他又是一个歌舞团出身的舞蹈队的队长,稍微有点好色的这种感觉,我能抓住。我就觉得没问题,基于我刚才说的两点,没想那么多我就去了。而且在拍摄的过程中,安导还说,“小天,你演得不错,比上一部戏演得还好”。我就特别高兴,有一种来对了的感觉。
主持人:您也跟这个人物进行了一场神交,虽然也不认识。
印小天:说白了,虽然我不认识,你这么说可能让我想起了我小的时候。我14岁艺校毕业,就分到了沈阳歌舞团,那个时候是90年代初。实际上跟我们这个片子年代差的也不太多,当时沈阳的经济腾飞也没有腾飞起来,有一个“沈阳啊沈阳我的故乡”在那个年代。到了歌舞团,当时团长也非常喜欢我,一下子进入到那个场景之后,想到了那个年代的影子。在现场导演还很相信我,导演那个时候叫队长,口头老是说“好的”,一说“好的”就是导演认可了,我觉得那个场景挺亲切的。
主持人:你刚才提到了歌舞,我们也注意到您以前也是歌舞团出身,并且以前也是在2009年的“舞林大会”上获得了冠军,这部戏可以说是非常贴合您实际自身的才能。这部剧中也有很多舞蹈都是来自于您的即兴发挥,当时是怎么去设计的呢?
印小天:实际上严格说起来,因为剧中另外一个主角,曾黎扮演的角色是主要的舞蹈演员,我是负责教的,他们是负责跳的。在这种严肃的舞蹈里面,实际上是没有我的太多篇幅的展示。就有一场戏,就是曾黎的妹妹,李小冉扮演的唐小雪有一天来找我,当时我们就商量,说有一段坐在那里也行,站在那里也行,或者琢磨舞蹈。商量来商量去,那个时候有卡带录音机,放着邓丽君当时最流行的歌曲。我在琢磨自己跳那段舞蹈的时候,或者是属于拍什么节目自己编的时候,这个时候李小冉自己进来,就是这么一段戏,有一段即兴的发挥。导演当时也说了,说那个年代的人跳得稍微的过激一点,也好玩,一个是那个年代的人就喜欢那种“你到我身边”那种夸张的,喇叭裤等等都是那种的,再加上也适合这个角色,一个“色”的舞蹈队的队长,比较骚一点的。
主持人:你当时即兴来了这么一段?
印小天:对。
主持人:当时李小冉是不是特别吃惊?
印小天:当时大家都觉得挺好玩的,我当时也是录了一段视频,我也觉得跳成那样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