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婚约》主创合影
人民网北京4月19日电 (艾雯) 由顾晶执导的知青题材电视剧《遥远的婚约》已完美收官。该剧自开播以来,收视连续蝉联第一位。因题材独特,即引发50后广泛关注,也意外收获70后、80后,甚至90后的盛赞。《遥远的婚约》创作视角与制作模式也为业内提供了新的思路。今日,浙江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局长王国富 、总制片人刘志江、导演顾晶,以及本剧的主演邵峰、刘威葳一同做客人民网娱乐面对面,讲述剧中人物知青生活,情感与成长、青春与信仰的别样情怀。
以下是访谈实录:
引发“老、中、青”三代共鸣
主持人:大家好,这里是人民网视频访谈。近期在央视八套热播的情感大剧《遥远的婚约》,已经完美收官了,这部剧是勾起了爸爸妈妈的回忆,也引起了70、80、90后的广泛关注。今天在现场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这部电视剧的主创人员与大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下面一起来认识一下他们。他们分别是:浙江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局长王国富,欢迎您。
王国富:人民网的观众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横店影视制作有限公司总经理、总制片人刘志江。
刘志江:人民网的观众大家好。
主持人:电视剧导演顾晶。
顾晶:人民网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主持人:主演邵峰。
邵峰:人民网的观众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美女刘威葳。
刘威葳: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这部剧刚刚在央视八套播放完毕,一度引起大家广泛关注,我也注意到,我的朋友圈很多朋友也在关注这部剧,都是非常时尚的年轻人,这引起了我们的一个好奇。我们先请王局跟我们谈一谈在当下这样一个网络IP横流的大氛围内,这样一个主旋律的电视剧,为什么当时会引起我们总局的一个关注呢?
王国富:首先我要肯定的说,像这样一个题材,在我们众多的影视项目当中,它一定是脱颖而出的。《遥远的婚约》,刘志江总提到这个剧目的时候,作为我们来讲,我们是非常重视,眼睛也是一亮的。我是比较早的知道这个题材或者看过这个剧本。首先,它是有价值的。它的价值在于审美,它的思想价值、人文价值,而且充满了理想主义的那一代的缩影。所以,历史的呈现是非常激动的。所以,我们首先,我认为是作为一个有价值的作品、一部电视剧。
主持人:在您的眼中是非常有价值的这样一部剧?
王国富:对。不仅是我刚才讲有它的思想价值、人文价值,而且有艺术价值。它的整个气质和质感一定是与众不同的。我们判断观众一定会喜欢它,而且不是一代观众,可能牵涉到好几代观众,包括知青一代,改革开放后上大学的这样一代,还有他们的子女,他们的亲属、朋友,都会关心这样一个题材。
主持人:整个家庭围绕着电视机观看这样一部电视剧。
王国富:会有很好的收视率。
主持人:已经有这样的预期了。刘总已经是我们的老朋友了,先介绍一下这部剧目前的收视状况怎样?
刘志江:央视总共播了十天,每天四集,我们一共37集。第一集、第二集低一点,1.34,从1.34,第二天创到1.41,再从1.41再到1.5几,后面几天连续2.0以上,最高的那一集是到达了2.62,央视跟我说这是以前多年没有那么好的收视过了。
主持人:当时心里是怎样的感受?
刘志江:当然高兴了,作为我们投资的一部剧收视率那么好,得到观众的认可,我们肯定很高兴。但是还有一个想不到的,网络这一块,总觉得,刚才您也提到,现在很多人追求大IP,流行什么东西,其实这个网络从4月10日突然一天就窜到,光爱奇艺这个网站,我查了一下数据,4月10日是四千多万,4月11日是到六千多万,4月13日是达到了七千多万,最高那天达到将近九千万,就光爱奇艺这一个网站,这是没法理解,年轻人突然关注这部剧。后来我仔细分析了一下是这样的,很多年轻人对那一段历史不是太了解,但是他又想了解父辈是怎样谈恋爱的、怎样学习的、怎样工作的、怎样生活的,所以引起了几代人共同去关注这部剧。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主要原因是年轻人对那一代父母的生活、情感不是特别的了解,其实这是一个机会,也是很有挑战的一个方面,您怎么就有信心说他们一定有这样的探知欲望呢?
刘志江:首先这部剧从找剧本开始,经历了也是五年多的时间,导演当时的工作劲,要求要恢复那个年代,我几乎找遍浙江省所有的高校了,也动用了所有的资源,也算勉强达到导演的要求,还有主演邵峰和刘威葳,都很尽心演。我觉得这部好的剧,你用心去做,我之前来到你们这里几次了,从《大山归来》到《戚继光》,再到《遥远的婚约》,我觉得你用心去做,观众总会认可的。
主演 邵峰
邵峰:“知青”戏太贴近生活 越近反而越难演
主持人:刚才提到动用很多资源才满足了我们顾导的要求,这个要求是非常高,能否讲一讲怎样打造这样一部精品?
顾晶:首先很感谢刘总和浙江当地的领导对我的支持。因为这样一个题材,实际上说,已经有四五年了,那时候形势和现在还不一样,那时候对IP这一类的东西还不是这么明显。刘总可能和我们的共同感受是,首先这个东西能不能打动人,另外是否有情怀和温度的,如果做一个东西,商业元素全有了,但是你不能打动人,这个东西在我们心里可能它就是失败的。我们希望是一个能够打动人的故事。恰恰这个故事是契合了我们的想法,因为表现了那么一代年轻人在特定的年代,说实在的,他们也是经历了很多磨难、坎坷,经历了很多成长,这样才走向成熟。这中间有很多痛苦、悲伤、奋斗、努力到最后的成功,其实每一个人的成功和时代都是分不开的,剥离不开。所以,我们这一代人的奋斗是那个年代特定的一个条件下的奋斗。也就是说,知识青年在中国的历史上是属于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我们有一场戏特别的感动,他们多年以后回到城里,知识青年很多年没有见面了,再见面的时候都人到中年了,每个人的境况不一,再见面的时候,他们仍然是当年风风火火的那一批男女,又回到当年,然后大家共同举杯的时候,邵峰有一句台词,我特别喜欢,当时拍的时候我很激动,后来剪的时候很激动,播出的时候仍然激动。最后一句话是知识青年名垂青史,我觉得这是对的,这个历史评价是特别准确的。我没有说我们是知识青年多么英雄,但是在这段历史存在当中,他们是一个历史向前推进的力量,这是不容忽视的。所以,我觉得这是让我们觉得,无论从人物、从作品都是非常成功的,有一个情怀在里面体现的一个特别主流价值观的体现。
主持人:说得特别好,所以顾导专门和我们分享了其中一段让她印象特别深刻的,接下来问一下邵峰,这部剧什么来打动您,以至于让您演出让顾导特别激动的细节?
邵峰:当时看剧本的时候,看完头八集,我是真的非常喜欢,那会儿我和我老婆说,这本子相当相当的不错。头八集主要是写知青的。虽然我没有经历过上山下乡知青的过程。刚才我也说了,我家七大姑、八大姨至少有十位长辈都经历过,我算赶上60年代末70年代初,我也是在那个年代经历过来的,虽然自己没有背一个背包、行囊到农村去,但我以前也经历过那个年代,去过知青点,我都看见过当年那些,真的是怀揣着理想、一颗火热的心、特别激荡的精神状态和那样年代,一看见那个剧本,而且这个剧本头八集真的是写的人物性格层面很丰富,矛盾、戏剧性特别强,我特别喜欢。所以,当时我就决定这个戏我喜欢,我要来,我可以拍。刘思扬这个人物是我看过最好的人物,这是首先第一点,特别让我感动的一个方面。
作为演员,拍所有的戏都是尽心尽力的,拿出自己最好的状态和用自己的全部,全身心塑造一个人物。至于结果,说心里话,我自己也不知道。就像刚才几位都说了,说现在好象流行的东西和我们这个戏好象不是完全的契合,所谓的一些鲜肉什么的,别人说我已经接近于腊肉了,这个戏怎么突然观众这么爱看呢?我也是特别惊讶的一点。其实还有这方面的感悟,为什么观众会喜欢看?
主持人:为什么在这样的大氛围中,这么深沉的情感,还被大家去追求、追捧着。
邵峰:这是让我没想到的这一点。
主持人:有些报道说这次出演刘思扬是本色出演,您怎么看待和角色之间的关系?
邵峰:其实不是吧。我不这样认为,还是有差距的。首先,年龄上还是有差距的,我还是需要去够一够这个人物,因为那一代人的情怀,有些东西确实不是我能够随心所欲的就能演绎出来,至少值得庆幸的一点,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长辈,有这样的例子放在那儿,我可能四目一望,估计就能找到一个范例,这也是我们创作当中、演戏当中很幸运的一点,不像演一个古装片,完全靠想象。
主持人:刚才您提到对于这样一个角色,也不是随心所欲去演绎的,在整个角色当中,最挑战的是什么样的部分?
邵峰:其实对于我来说,恰恰就是要完全的有血有肉的再现当年的场景和当年的人物,相对来说这是比较有难度的一点。离开自己越远的反而越容易,为什么?没参照。
主持人:完全进入一个新的环境。
邵峰:因为这个年代离我们近,所谓的年代戏,其实就是一个现代戏,离我们很近,大家身边都有这样的人,对我们来说,长一辈都能看得到。大家都会觉得你这个不对,这个演得不像,这个不真实。古装戏,随便我怎么演,别人不会说你演错了,不对,不会的,为什么?你拿一个出来我看看。反而越近的越难演,这对我们是一个挑战。
顾晶:对导演也是一样,越近的越难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