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京剧,你知道多少?
大部分人的第一个回答就是:梅兰芳。第二个多半就是:梅葆玖。
国粹也不可避免地面临断代,爱好者再怎么舌灿莲花,普罗大众还是认不清新星们的脸——没在现场看过京剧,电视也很少调到戏曲台。有些人看过章怡和的《伶人往事》,为那种“讲的就是互不嫌弃”而热泪盈眶,照样说不清几位名角的姓名和代表剧目。幸亏,我们有梅兰芳以及他的儿子梅葆玖。
谁没听说过《贵妃醉酒》?谁不知道梅先生蓄须明志的故事?大师远去,我们活生生,看到的是梅葆玖,他在生活中的温文尔雅,他扮戏上台后让观众眼前一亮:艺术呀,美呀。
而现在,82岁的梅葆玖先生也去世了。
这年纪对家人来说,尚属可安慰,而对我们来说,则只觉太可惜了。梅派有独特风格,细丽婉秀,一举手一抬足都像簪花葬花,美得如天上人间。我们无缘亲聆梅兰芳的声音,只是听说梅葆玖的音色与他有三分相似,另外七分,大概是来自生于名伶之家的耳濡目染,谈笑皆巨匠、往来无白丁的家学渊源,以及曾经人生起落后的深情厚意。
我常年陪我妈看戏曲频道,很少见到梅葆玖出现,毕竟他也是七八十岁的人了,但每次遇到,必定看得目不转睛。
梅葆玖是梅兰芳的第九子,自小得到父亲的许多指点。父亲过世后,他尚年轻,心有旁鹜,爱玩,爱开车甚至驾飞机,直到老年,才重新回到舞台上。这算是出了门向左走,绕了一大圈才回到右边的终点。好在终点即是起点,他唱,他开始教弟子,对京剧对梅派他有许多想法,一一表达。每一次粉墨登场都是珍贵的,因为时间对每个人都残酷;每一句口传心授都万金不换,可能是绝响。
……果然绝响了。
梅兰芳的孩子中,只有四位长大成人,目前均已去世,梅葆玖是最后一位。梅葆玖并没子嗣,梅家人虽多对京剧情有独钟,能唱能弹二胡者甚多,但目前尚无人能到一流地步。虽有弟子,但不姓梅。
几代之后,再提到京剧,我们会想到谁?
就是当时当代,提到昆曲,你会想到谁?还记得俞振飞这名字吗?能知道白先勇,就已经是文化人了。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空中哪里传来了梅派的婉转音韵,是一位爱好者吧?
以音乐的方式,为大师送行吧。
梅先生,不,梅先生们,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