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儿童节来临时,总免不了要把童星这个群体拎出来说道描画一番。在这个群体当中,有一部分是由“基因”决定的,比如12岁就被称为“大提琴演奏家”的欧阳娜娜,比如“全华语乐坛都在等她长大”的窦靖童。因为父母是明星,所以她们生来就成了童星。她们在舆论的关注中呼吸到人生的第一口空气、在围观的目光中第一次学走路学说话,在聚光灯下与世界发生着各种连接和触碰。当下的她们正在渐渐游离出童星的身份,她们拿出了人生第一张音乐专辑、她们在全世界各地的舞台上演绎着自己的音乐梦想,她们向着大明星的方向急速转弯。在这个过程中她们会紧张、会跌倒,但也会像大人一样在跌倒中总结人生经验、熬出属于自己的鸡汤。
北京晨报:第一次登台演出是在日本,当时现场是什么情况?
窦靖童:在日本演出非常安静,唱完一首歌就唱下一首,很正式的那种,我也不知道是不喜欢还是拘着。
北京晨报:最近一次在音乐节上有歌迷在台下喊话说希望你唱你妈妈的歌,你有没有听到?
窦靖童:我没听到过这样的话。
北京晨报:大家都觉得你比王菲好沟通,你觉得是这样吗?
窦靖童:她不太会表达,这方面她比较……我可能还好一点。
北京晨报:现在面对媒体是不是还是紧张?
窦靖童:我以为时间会让我慢慢改变,但我还是会控制不住紧张,没办法很自在。
北京晨报:跟自己熟的人会变得很开朗吗?
窦靖童:跟自己熟的人,我的话就多了。
北京晨报:在熟人中,你是听众、还是爱发言的那个?
窦靖童:看跟谁了,有一些朋友我特别愿意聊,说说说说,说自己,喜欢聊有的没的、人生看法、聊鸡汤。有一些就不会了,就听他们的,感觉有点搭不上话,他们聊得很快。
北京晨报:你都总结了什么样的人生鸡汤?
窦靖童:这个,其实都是乱总结的。
北京晨报:你曾经说你喜欢一个人旅行,是已经有一个人旅行的经验了,还是说未来希望一个人旅行?
窦靖童:我经常一个人旅行。一个人旅行的时候能脱离了“你”这个人,“你”是谁不重要,因为谁都不知道“你”是谁,身边有认识人的时候,总觉得“你”这个人还抓着你,没有办法用完全中立的立场去体验,懂我的意思吗?
北京晨报:在陌生的地方有没有觉得害怕无助?
窦靖童:没有。
北京晨报:《Waiting on gregory》这首歌是写一个理发师的,你也说过你对剪头发很感兴趣,为什么?
窦靖童:我有一个叔叔就是剪头发的,我觉得他剪头发的时候特别的酷,剪刀都放在腰间,我也喜欢,我给自己剪过头,但是剪得很糟糕。
北京晨报:有没有过给妈妈、爸爸、妹妹剪头发,把他们当实验品的想法?
窦靖童:没有那么大胆。
北京晨报:今年3月份的时候你是绿色的头发,后来变成粉色的,现在这个黑色的是什么时候变回去的?
窦靖童:这是“草莓”的前一天剪的。
北京晨报:如果把头发留长了就可以尝试更多的造型,你有没有这样的想法?
窦靖童:我觉得我就适合中长,不能太长,我也有过长头发的时候,因为我的头发本来就挺少的,再一拉下来就感觉没有什么头发,还是这样比较好。
■延展分析
她们背后的女人
像窦靖童和欧阳娜娜这样闪闪发光的童星是天生的,但也是妈生的。不管是曾经熠熠生辉的台湾玉女型演员傅娟,还是当下依然光芒万丈的天后王菲,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这两位“背后的女人”都是无法被忽略的。从旁观者的角度看,她们育儿的方式大相径庭,但不论是放养式还是富养式,无可争议的是,她们的女儿当下都正从小童星向大明星的道路上猛踩油门、高速行驶着,与自己的梦想越来越接近。
想得太多的女儿
“懒癌”晚期的妈妈
窦靖童 vs 王菲
除了“全华语乐坛都在等她长大”,窦靖童身上还有“天后接班人”的标签,这些都来自于她有王菲这个妈。王菲把音乐天赋遗传给了窦靖童,这一点毋庸置疑,王菲也给窦靖童的音乐之路增砖添瓦过,在但她显然没有像其他妈妈那样,为女儿音乐天赋之外的事情全力以赴过。
1998年,窦靖童一岁时窦唯和王菲专门为她写了一首《童》,还不会说话的窦靖童在这首歌里咿咿呀呀地“唱”出了人生的第一支歌曲,这首歌被收录在王菲《唱游》专辑中。1999年王菲推出新专辑《只爱陌生人》,在专辑同名歌曲中窦靖童唱出了她人生的第一句歌词“Come on,baby”。2013年,窦靖童自拍了一段弹唱原创歌曲《On The Beach》的视频并发到网上,王菲转发这则微博并评论说:“小样儿,还挺能演!”三天后转发量高达六、七万,这已经算是王菲为窦靖童做得最尽力的一次公开营销了。
在《Stone Café》问世之初,江湖传言王菲为女儿亲自把关,每一首歌都会试听,但实情却是这张英文专辑创作完成后窦靖童并没有给王菲听过。窦靖童新专辑宣传第一站是台湾,王菲知道女儿要去台湾,就发了一条微信给她,“叫我好好玩。”而后隔了将近20天,王菲才终于有了行动上的支持,在女儿新专辑的亲友团签名会上现身。王菲曾拜香港著名的音乐教育家戴思聪为师,跟他学习声乐,但王菲既没有亲自教窦靖童识谱,也没有为她请老师,所以窦靖童不识谱,她创作是用耳朵记下旋律,然后和合作的编曲直接弹出来、录下来,而不在录之前写任何东西。在专辑录制过程中,都是窦靖童自己拿着歌曲的小样在香港、英国之间飞来飞去,自己在录音棚熬夜到凌晨三、四点。之所以熬夜的原因之一是录音棚很紧张很难预订到。叱咤香港歌坛的天后的女儿,竟然订不到香港的录音棚,听上去有点不可思议。不过,王菲微博一年多不更新,在大众心中她已经是“懒癌”晚期,好像这样放养女儿也没什么可新鲜的。当然这也与窦靖童的独立型体质有关,她把自己归为“想得太多”的那一类,“我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同龄人担心的是上学什么的,他们是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我可能是比较主动一些。”
分析样本:欧阳娜娜
年龄:15岁
回答问题思考时间:0秒
答案字数范围:平均约300字
语速:超快
分贝:适中
肢体语言:开始采访时摘下项链拿在手里,说到开心时手舞足蹈。
第一印象:拉琴时像一汪池水,聊天时像一锅开水。
分析样本:窦靖童
年龄:19岁
回答问题思考时间:最长4-5秒
答案字数范围:约2-80字
语速:较慢
分贝:略低
肢体语言:偶尔会出现手不知道该放哪里的尴尬画面。
第一印象:远看有点酷,近看很邻家。
北京晨报:15岁这一年做了很多事情,哪一件事最难忘?
欧阳娜娜:这一年时间过得蛮快的,回想起来才发现原来自己做了这么多事情,也几乎忘了这都是这一年间的事情。我20时再回想15岁,应该会觉得这一年很特别,第一次尝试真人秀、第一次拍电视剧、出第一张专辑,这些都是我会一直记得的。我很感谢环球唱片,虽然这样讲很客套,但是他们帮我在15岁这一年留下了这张专辑,如果没有这张专辑,15岁会随着时间说拜拜了。
北京晨报:有没有在哪个环节摔了跟头?
欧阳娜娜:也不能说是摔跟头,最大的挫折就是去年10月我决定要离开学校那件事情,当时确实经历了一个低潮期,我一般想事情比较多,会很在意别人说的话,我在公布这件事情之前,已经预设了一些反响,但大家给我反应超过我的预期,但我当时也是一个少女啊。小时候我也承受过一些压力,别人也会说“你们欧阳家怎样怎样”,但那是我们家五个人一起分担,就没事。而这件事是全部人都攻击在我一个人身上,受到打击就比较大。当时说不在意,但今年过年后才想通的,双子座就爱装坚强,不过我们家人都很强大是真的。
北京晨报:因为这件事情总结出了哪些人生经验?
欧阳娜娜:那个时候我正在录制《偶像来了》,我跟赵丽颖讲这件事情,她说,“这些人讲这些话影响到你现在的生活工作吗?”简单的这一句话,点醒了我。后来我自己也领悟到了,在这个江湖上,心要很强大。前阵子有一个非常好的朋友在我朋友圈留言说“放下在乎的心”,这句话让想到了我一开始的目标就是很快乐地做喜欢的事情,用音乐带给认识的、不认识的人正能量。不忘初心就是在讲这个事情。我有自己的想法,我想做让自己开心的事情。难道不在音乐学院就不能学音乐吗?如果你心里想学音乐,你在哪里都可以学。以后大学我如果念电影学院,我还是可以学音乐。说难听点,我的事情跟你有什么关系,我发微博不是想跟讨厌我的人说的,是要跟爱我的人说的。
最初瞧不上流行音乐的女儿
要求女儿写时间表的妈妈
欧阳娜娜vs 傅娟
傅娟曾是台湾玉女型演员,发过专辑、演过《书剑恩仇录》中的香香公主等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在第一个女儿欧阳妮妮出生后四个月,傅娟曾短暂复出拍戏,但她拍了一档连续剧以后就决定不再拍戏,全心全意照顾家庭陪伴女儿,随之又有了二女儿欧阳娜娜和小女儿欧阳娣娣,如今三个女儿都在演艺圈有所发展,目前来看二女儿欧阳娜娜名气最响。
在让孩子学乐器的家庭中,有不少陪练的父母自己也学会了乐器,而欧阳娜娜和妈妈一开始就是启动了这种共同学习的模式,“妈妈跟我一起学古典音乐,刚开始我们都不知道什么是大提琴。”在这颗新星成长发光的过程中,傅娟一直为其护航,几乎在欧阳娜娜出现的任何公开场合里,傅娟都会潜伏在十米之内,不仅仅是拿着手机为女儿拍照,她还肩负着在关键环节上与女儿博弈的使命,“我曾经花费过很大力气说服她在音乐会上拉黄韵玲的《心动》,她拉完真的有妈妈听众哭了。音乐传递的是感动,只要有一首感动,看完演出走出去之后脑袋中有音乐,这就成功了,为什么要把自己局限在古典非古典,流行非流行上呢?”母女博弈的过程正是欧阳娜娜成长的过程,“一开始我不想拉流行音乐,觉得自己就是学古典音乐的。十岁的时候我办第一场音乐会,和钢琴老师四手联弹《至少还有你》,就是过场的时候随便弹着玩的,结果我阿姨跑过来跟我说快听哭了,我问其他的呢,她说其他没听,而这些我练了两个月,都快练死了,这让我知道了观众喜欢听到有共鸣有感动的东西,妈妈讲的是对的。”
除了音乐,傅娟也时刻向女儿输出其他方面的价值观。“我妈从小要求我写时间表,我小时候比赛,我妈跟我说,不要跟别人比,要跟自己比。”从小就开始写时间表的欧阳娜娜目前最大的烦恼是一天为什么没有48个小时让她能更好地分配时间。傅娟总结自己的育儿心得是,“父母要像总教练、像经纪人、更要像观众、像粉丝、像拉拉队队长给他掌声给他尖叫。所以你得先学,你得比他懂,你得走在他前面,你才能胜任这些工作。”
北京晨报记者王琳/文 史春阳/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