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6月8日电(唐平)6月8日,由上海电视节、腾讯视频和腾讯娱乐联合主办的“互联网时代的综艺新生态”主题论坛开幕,乐正传媒董事、副总裁彭侃,东方卫视中心总监助理 、东方卫视节目研发中心总监、《极限挑战》总导演任静,乐禧文化创始人、《奔跑吧兄弟》一二三季总导演岑俊义,以及上海幻维数码创意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唐昊,爱奇艺高级副总裁 郑蔚,腾讯视频综艺业务部总经理马延琨一众业界综艺大佬共同参与的观点碰撞,成为本届电视节网络综艺话题讨论的中心。现场,综艺人的思维不再去纠结何为“正确的综艺模式”,或是 执着于在模式引进与自制综艺中划下界限分明的分水岭,而是密集产出大规模网络综艺,并以此构建出综艺市场新格局,用实际行动造就综艺“新生态”。
“互联网”受益且助益综艺
如今,很多优秀的电视综艺日益重视互联网,如《奔跑吧兄弟》《中国好声音》《花样姐姐》等优秀电视综艺就在积极探索“互联网+综艺”概念下的各种创新模式。比方说,浙江卫视《 奔跑吧兄弟》、东方卫视《花样姐姐》等爆款综艺选择在腾讯视频播出。腾讯视频综艺业务部总经理马延琨在本届论坛上就表示随着用户的年轻化和观看方式的移动化,综艺节目在电视上播 和网络上尤其是移动端上是完全不一样的,更重要“体验”,要给用户的不同观感、体验感,所以电视综艺在互联网平台播出一定要强调体验,不管是内容本身的话题性、剪辑、拍摄手段以 及后期等。
另一方面,从互联网角度来看,既是电视台的助益者,同时也是受益者。如《奔跑吧兄弟》第4季,腾讯视频就为其搭建了“平台整合+内容拉伸”的全新架构,在平台整合方面采用视频 侧与娱乐侧双联动打法,互动创新高,获得用户的认可。开播首期就获得了热门弹幕近70万条,近百万用户参与“边看边玩”,弹幕彩蛋被激发近500万次;更是借助平台优势,与自制节目《 大牌蜜聊》《有料》《综艺大爆炸》结合,增加节目话题性和粘性,拉动播放量的增长。岑俊义在论坛现场也表示,互联网给电视人最大的好处,在于它的互动、及时性。不管是弹幕还是现 在比较火的直播节目,网友互动和反馈都是第一时间的,所以和用户的距离是“平等”的。
传统电视人转身投入网综
从2015年起,传统电视人开始源源流入网络综艺领域。岑俊义作为转型大军中的一员,表示之前在电视台只是做节目,现在开始尝试市场化很有新鲜感,之后会尝试很多新的方式和玩法 。郑蔚也表示,传统电视人转型互联网,除了做好节目还是不够的,还要学会招商,还要学会应对节目过程当中发生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可能对所有转型的人来讲都是蛮大的挑战。
任静则客观坦诚互联网综艺对身为传统电视人的她,刺激是蛮大的,但又很欣喜的在网络综艺热看到非常多的机会;她认为对于东方卫视平台的独立制作团队来说,顺势而为是非常重要 的,要适应市场的形式,不能封闭,要主动出击,要敢挑战;任静同时也介绍了东方卫视所属的东方娱乐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李文妤团队正在拍给腾讯定制的节目《放开我北鼻》目前拍 摄非常顺利,有非常新的点出来,现场她也非常期待大家接下来在腾讯视频看到他们的节目。
日前,传统的金牌电视制作人俞杭英、谢涤葵、易骅、李文妤、杨晖、金马、朱化凯、SBS综艺本部部长金昌佑、马东分别带着各自的新节目亮相,昭示着腾讯视频网综军团的浩荡声势。
年轻受众推动综艺网络化进程
在年轻群体的助推下,互联网实时互动以及直播等技术创新非常迅猛,“网感”和“脑洞”这样的词汇才成为被现金综艺节目制作人提及频率极高的两个词。从腾讯视频的大数据来看,传 统综艺与网络综艺的差别普遍体现在收看习惯与观看诉求上,互联网的年轻用户更注重的是整体的感受和整体的体验,这是内容加体验的逻辑;要做到节目加体验,节目之外要给用户体验和 互动的感受比较重要。但随着两类综艺节目收视人群的高度重叠,传统综艺越来越多地要求互联网因素的介入。尤其在后期制作方面,更是强调满足年轻人、互联网人的诉求,借鉴互联网流 行元素的优秀案例层出不穷。
毋庸置疑的是,年轻人是综艺节目的主要受众群体。由于网络综艺往往是新事物发酵的温床,更易于结合、引导和迎合年轻人的兴趣点,作为反作用力,他们也成为推动综艺网络化进程 的主要力量。以如今最火爆的直播为例,年轻群体热追的直播平台被投入到综艺制作中,平台又为实时互动综艺提供便利。马廷琨对综艺结合的前景颇为看好,认为综艺是要拥抱直播的,因 为综艺和直播都是偏娱乐、休闲、占用时间的;综艺结合直播,第一就是伴随型的体验,第二就是参与、创造内容的体验。她提及,很快多数的综艺节目都将利用直播,甚至做直播的综艺节 目。同时,VR技术作为吸引年轻人目光的一大利器,也是当前综艺语境中绕不开的新技术。视频网站作为技术先锋,可能会有个节奏和步骤,在技术的突破以外,还有一个终端便捷度的突破 ,如果能做到这一点,VR的普及性和方法上,就会上到一个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