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将2016年称为中国网综年,在年初爱奇艺、腾讯、优酷土豆等各大纯网综艺平台相继发布综艺战略,预示着这一年纯网综艺势不可挡的进击大潮,也奠定了全年抢滩登陆式的竞争格局。
去年各大视频网站推出的纯网综艺不过三五档的数量,而今年,各家平台纯网综艺数量极速增至10档以上,据统计目前2016年已经上线和公布的纯网综艺数量已超过93档。
随着综艺市场的爆发,各类综艺题材都出现井喷,观众的选择越来越多的同时,审美标准也随之提升,《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儿》《中国好声音》等现象级综艺带来的万人空巷观看热潮已经难以复制。
如何在拥挤的综艺市场上独树一帜、另辟蹊径,避免同质化带来的竞争影响,成为各大出品方的创新难点。此时,对某一综艺IP的成功定位就显得格外重要,外化表现就是节目是否有一个深入人心的“标签”。
本周28日,由百度钱包独家冠名、爱奇艺VC工作室出品的《偶滴歌神啊3》强势上线,打出了国内首档“解压综艺”的新颖定位。
而这档节目从首期上线数据来看,上线12小时突破2200万,节目微博主话题#偶滴歌神啊#阅读量突破至32亿,位居话题总榜、疯狂综艺季、网络节目、24小时话题热度四项第一,百度指数高达708,813,微博话题#偶滴歌神啊#页面活动也有14.8万人参与。
这些看似简单的“标签”与数据背后,其实蕴含了出品方对节目的精心定位,而这个定位是否准确、是否符合市场需求,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个综艺IP的诸多发展。
“标签”是用户对综艺节目的最高认可方式之一
一档综艺节目“标签”的形成并不是天然自始就有的,而是在出品方、制作方和观众的双向作用下逐渐凸显确立的。正如马东在《奇葩说》中百试不厌的“这是一档严肃的辩论节目”,每一次都能带来反差“笑果”。
《拜托了冰箱》在第二季开始“何尔萌”与冰箱家族反复强化“下饭综艺”的核心定位。《偶滴歌神啊》系列作为爱奇艺在纯网综艺上的元老级王牌节目,一年后的第三季提出“解压综艺”的口号也并非突发奇想。
根据数据显示,《偶滴歌神啊》系列前两季播放量超过13亿,人均播放次数1.78次,堪称流量巨兽,数据背后无疑是观众对这档节目的浓厚喜爱。
如爱奇艺销售副总裁陈潇在节目发布会上所说:“爱奇艺拥有巨大的用户平台,《偶滴歌神啊》系列的播出满足了数量庞大的市场需求,网络大数据力证这是最受网民喜爱的纯网综艺节目,全新升级的第三季会创造更大的辉煌。”
而在第三季发布之前,从节目反馈和评价来看,观众对于《偶滴歌神啊3》最主要的印象正是在于“解压”,有网友评论说“观看这档节目能让我完全放松下来”。
可见,爱奇艺在对《偶滴歌神啊3》定位时充分发挥出大数据优势,完全摸清了观众的口味,也体现出对用户的了解和对节目的把握。
从市场端来看,观众在想到一档综艺节目时能直接联想到一个关键词,尤其当这个关键词与日常生活能够嵌入融合,那么这种强关联也就意味着用户的最高认可。
为什么说“解压”是综艺标签中的王炸牌
回看中国综艺产业发展的历程,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点,然而总也离不开“娱乐大众”的天然目标。随着综艺题材日渐多元化,将不同主题与娱乐相结合是综艺创新的主要方法。
目前,综艺节目娱乐之外的功能性越来越明显,音乐、旅行、亲子、美食、吐槽、辩论,似乎大家都希望在看综艺的同时还能获得更多的东西,无论是情感共鸣、视野开拓还是取得知识。
然而,这些额外的收获始终是综艺的“副作用”,可以作为创新方式、吸睛方式,却并不能作为最终目标。
你不会在看过《星厨驾到》之后真的学会做一道菜,也不会在看过《我们的法则》之后真的掌握野外生存技能,但是综艺节目带来的正能量和快乐一定是货真价实的。因此,无论综艺模式怎样发展变化,都离不开传达正能量的内涵和娱乐的核心。
爱奇艺《偶滴歌神啊》系列一直延续着“非大型、不靠谱、伪音乐”的独特调性,在第三季提出了“装什么,来玩”的新鲜口号,没有与音乐综艺比唱功,而是将纯网综艺的“网感”优势继续扩大。
爱奇艺高级副总裁、《偶滴歌神啊3》总监制陈伟提及这档节目主旨时称,“我们身边有太多端着、忽悠或自我标榜的东西了。我们不是在做一档基于互联网的‘好声音’,我们就是非大型的、不那么靠谱的无厘头的脱口秀,一档以音乐来包装的综艺节目” 。
看来,对于《偶滴歌神啊3》来说,“解压”也许是它的功能之一,也许更是诠释了其所代表的新综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