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麻花第二部电影《驴得水》自上映以来一路好评如潮,在上映四天后实现票房逆袭,连续4日蝉联日票房冠军,并在11月3日上映7天后票房成功破亿。这在影片票房动不动直奔数亿的中国电影市场也许并不新鲜,但在下半年影市低迷的大背景下,一部话剧衍生的电影取得如此亮眼的成绩,却有些非比寻常。
业内对《驴得水》的票房表现也普遍感到“不可思议”,黑色幽默题材、没有知名演员担纲、非黄金档期上映、制作宣发成本不多,这样一部“商业卖相”并不是很好的影片,在上映后居然能在首周末排片率峰值达到25%,口碑、票房一路狂飙,风头一度盖过好莱坞大片《但丁密码》,惊叹之余人们都在关心“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为何明确定位“黑色幽默喜剧”?
《驴得水》是由话剧改为电影的一部作品,有话剧内涵丰富的优点,通过一个笑点十足且相对完整的故事,触及到官僚腐败、教育、人性、女性自由这些社会面临的棘手问题,直接戳到观众痛处。看完《驴得水》的观众都表示该片“笑过之后有反思、有触动、有升华”。业内人士和影评人也普遍认为这极有可能是本年度最佳喜剧电影。
然而,这样一部影片走向市场时,如何明确定位、如何打动观众、如何有效激发观影消费动机,非常关键。猫眼电影作为《驴得水》的出品方和主发行方,根据影片试映调研和平台大数据分析发现,该片的主要目标观影人群是一、二线城市21-30岁之间的年轻人,而且对开心麻花品牌认同感比较高,观众对喜剧、黑色幽默等影片类型认知度最强。
因此,根据影片试映研究和平台大数据分析,猫眼与开心麻花共同研讨最终明确了影片定位是一部开心麻花的黑色幽默喜剧,并据此形成了影片宣发策略:主打开心麻花喜剧、全力做口碑,根据观众圈层差异,有节奏、分层次地进行口碑传播与发酵,通过口碑刺激观影消费、带动票房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