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星素结合的音乐节目成为综艺节目创新的新风向。而星素结合的节目最关键的是明星和素人之间人物关系的建构,矛盾冲突和悬念的设置,同时也要兼顾节目传播渠道的多样化。爱奇艺和浙江卫视正在播出的《梦想的声音》在星素结合方式、矛盾悬念的设置等方面都进行了新的尝试和创新。
去年起,星素结合就成为综艺节目的新风向。无论是户外真人秀,还是演播室综艺,各种类型、题材的节目都纷纷将素人纳入节目主体,明星+素人这种政治正确且性价比又高的搭配方式逐步推广开来。
不过,明星和素人在节目呈现中所占的比重、他们在特定情境下的关系、以何种方式搭建星素互动的桥梁,这些问题或许是电视人选择这类模式时共有的困惑。
音乐节目,被认为是最适合星素结合模式的一类,今年,国内外也先后爆发了多档具有影响力的星素结合式音乐节目,有人将其定义为音乐节目进入3.0时代的标志。
从音乐节目的发展趋势和模式创新走向来看,星素型音乐节目也的确是具备较高的创新价值和启发性的,以爱奇艺和浙江卫视正在播出的《梦想的声音》为代表的这类节目,注定会在音乐节目发展史中占据一定位置。
星素怎么结合?切磋or对决强化冲突感
音乐节目中明星和素人的关系可以有哪些可设置的方向?大方向上讲无非两种:身处同一阵营或对立位置,具体到歌唱类节目,也就是合唱或各自独唱、进行对决或切磋。
上半年,国内外都曾出现过星素合唱类节目,但此类节目都不约而同地将侧重点放在了素人选拔方式的跨屏互动上,星素互动是相对弱化的一面。
而从戏剧性角度出发,明星与素人合唱显然不如素人向明星讨教、挑战戏剧效果强烈,星素处于对立阵营,各自用一首歌的表演接受观众的评鉴,这瞬间强化了冲突感和反差感。
而素人能否讨教成功,将大牌歌手挑下马,这其中蕴含的悬念和看点比此前的素人选秀、歌手竞技向前迈进了不止一步。
从人物关系和规则设计上讲,这类星素型音乐节目模式的创新性毋庸置疑。而重要的是,如何通过赛制、流程及细节的完善,将星素切磋的理念落实于屏幕上。这样实操层面的差异,也是决定着节目最终呈现面貌和品相的关键。
关系如何建构?素人向明星讨教并反选更合逻辑
首要问题,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星素对立关系的建构逻辑。是素人前来向明星大咖讨教、发出挑战,还是明星挑选素人进行对决?很显然,由素人主动向歌手提出切磋请求,是更符合人们对明星和素人地位差异的认知逻辑的选择。
甚至,素人歌手能否有资格站上讨教舞台,也可以设置一定的赛制规则,以体现切磋或对决所需的基本门槛。《梦想的声音》便在这一环节运用了一个科技感十足的舞台装置,素人歌手先在不被观众和明星导师看到的能量球中开嗓,现场观众决定能量球是否开启、歌手露出真容。
而后,选手亮相,但在正式登上主舞台前还设置了一道门槛,那就是能否获得明星导师的推荐。由三组机械臂拼接而成的音阶桥梁,代表着导师推荐的程度,若三组桥梁都搭建完成,选手便可直面导师。
素人向明星发出切磋邀请,而且讨教需要经过两层关卡的考验和评判,这样的挑战逻辑既遵从音乐节目的创作规律,也符合素人与明星的身份差异与真人秀关系建立逻辑。
接下来,如何产生一对一星素关系?事实上,在明星主动挑战素人的机制下,每位明星选择一位素人后,这一对立关系自然产生。不过,明星可选择的素人范围,是在此前素人选择明星的过程中圈定的,而明星选素人也就成了“反选”,只是这样的反选有些反常规。
而《梦想的声音》中素人得到向明星讨教的机会后,具体挑选哪位导师,就是节目规则中的第三个步骤。这个逻辑与《中国新歌声》等节目盲选后的反选十分相近,只不过“新歌声”中导师都积极示好、希望素人加入自己的战队,在《梦想的声音》中导师则纷纷“后退”,希望素人唱将不要选择自己讨教,而这种反选无疑更具反差效果。
如何切磋?选择范围不对等做足悬念和新鲜感
那么,明星和素人切磋或对决的赛制如何确立?由于星素天然拥有不对等的身份地位和认知度,分梯度的演唱规则是这类节目的共同选择。毫无疑问,素人的演唱难度要低于明星歌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