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析研判,推行高峰期科室包岗机制。大队根据城区易堵地段的分布情况和交通特点,对拥堵原因进行了分析研判,研究出台了《分宜县城区交通秩序常态化整治行动方案》,自11月20日起,抽调机关科室警力组织开展城区交通秩序常态化整治行动,专门针对周一至周日(7:00-8:10、17:00-17:40)高峰期可预见性的交通拥堵情况,增加路面警力,提前介入管理。通过在时间、空间、人员上拓宽整治范围,有效弥补一线警力不足现状,切实提高路面见警率和管控率。
二、确定重点,实现交通流量引导警力部署。针对城区交通流量大、易发生交通拥堵区域,先后确定县医院岗、东门岗、商城岗、府前岗、广场岗5个路口,及钤山路、钤阳路、昌山路、天工大道等多个重点路段,逐一制定了有效的缓堵措施,严格实行定人、定位、定责制度,坚持站好"高峰岗",巡好"低峰线",做到警力跟着车流走、警力跟着时段走,确保路口、路段管理不失控,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和拥堵现象。
三、严格管理,突出严重交通违法整治。为确保城区道路安全畅通,以冬季道路交通安全隐患集中整治行动为契机,在抓好疏堵保畅的基础上,加大执勤执法力度,对行人过马路不走人行横道、闯红灯、翻越护栏,非机动车逆行、不走非机动车道行驶、违反交通信号指示灯通行等行为进行劝导、制止、警告;对机动车乱停乱放、随意掉头、占道主干道停车、闯信号灯等妨碍交通秩序的违法行为给予严厉查处;对机动车涉牌涉证、无证驾驶、酒后驾驶等违法行为,加大拘留、吊扣等强制措施的运用,震慑各类交通违法行为。截至12月10日,共查纠各类交通违法行为2611起,制止非机动车、行人不文明行为8000余起。
四、强化督导,推动行动扎实有效开展。严格落实每日网上检查、现场督察及每周通报查纠违法情况工作机制,要求各中队、科、所、室每天开具的法律文书24小时内录入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确保执法录入率。行动期间,大队领导、分管领导深入各岗点,对各中队、科、所、室执勤民(协)警到岗到位、警容警姿、疏堵纠违、文明执勤等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掌握整治行动进展和工作措施落实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现场督促整改,下发专项通报一次,有力促进了整治工作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