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拥有8万余人口的乡镇,为什么能获得这么多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方面的殊荣?为什么能保持这样平安和谐的社会大局?
近年来,罗坊镇以“打造平安罗坊,建设和谐罗坊”为目的,创新工作思路,建立和健全与新形势相适应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和体制,并拓宽工作领域,切实提高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自豪感,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
防患:切断隐患源头
2015年11月18日,罗坊镇利用赶集日,联合区司法局,在人流汇集的农贸市场开展《土地法》、《婚姻法》、《法律援助条例》、《禁毒法》等法律宣传活动,让法律意识通过宣传深入人心。
防患工作是平安创建工作的重中之重。罗坊镇从宣传、排查等方面多举措抓实防患工作,切断隐患源头。该镇每年都要组织综治办、派出所、交警中队、法庭等利用赶集日,开展法律宣传、交通安全宣传、防毒防邪教宣传等各种宣传活动。该镇还以学校为主要阵地,经常请法院、检察院、公安、交警、关工委等部门深入校园,开展法律知识宣传、防灾、防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等。为及时发现隐患苗条,该镇要求每个村委、各生产企业必须按要求及时上交各种矛盾纠纷排查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表,并不定期对各企业进行安全生产大检查。对没有上交或因排查摸底不到位而造成不良影响的,在年终考核中,按规定给予综治工作相应扣分,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勒令整改或关闭取缔。
机制:促进全民共建
7月14日,罗坊镇川里村委郭某在袁河经开区一企业清理屋顶杂物时不慎摔下,经人民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家属与相关责任方为理赔一事发生纠纷。镇综治办、相关蹲点干部、村总支部书记和责任干部第一时间赶往现场调解,经多方协调,最终就赔偿一事达成协议,使事态得以平息。
机制是创建和谐平安罗坊的源头活水。近年来,罗坊镇不断完善工作机制。为激发镇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该镇在将综治工作纳入村委年终考核重点内容,考核分值200分的基础上,推出了捆绑责任制,将所有挂点领导、蹲点干部、村两委干部具体分到了每个村小组,按照“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年终根据考核分值,兑现奖惩。捆绑机制激发了镇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每年,罗坊镇均有30件左右意外死亡事件发生,由于捆绑责任制落实到位,镇村干部当事件发生时,均能第一时间赶往事发现场,主动靠前处理,由于处理及时和到位,没有出现一起民转刑案件。该镇还从强化保障入手,在人员、经费、办公条件等方面优先综治平安工作。建立了一支非常稳定、战斗力强的综治工作队伍,队伍中有2位多年来一直从事综治工作,经验丰富、在群众中威信很高的镇干部,其中一位多次荣获市区先进,2位素质较高的退伍军人,4位新录用人员;将办公地点设在该镇便民服务中心二楼,配足配齐了办公室、资料室、调解室等,办公室电脑、打印机、空调等一应俱全;将综治平安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此外,2011年以来,该镇深入推进平安村委平安村创建机制。通过创建活动,平安村委平安村数量逐年增加,基本覆盖全镇,并形成了人人爱护平安、人人创建平安的浓厚氛围。
打击:震慑违法犯罪
2015年11月3日清晨6点多钟,罗坊镇政府联合市交警支队渝水大队罗坊中队,在镇内主要公路线樟排线等线段,对农用车载人、客车超载、人货混装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集中整治,当日,共查处4起农用车载人事件。
打击违法犯罪,是震慑违法犯罪分子,维护平安和谐的有力手段。近年来,罗坊镇每年都要组织开展以打击强揽工程、偷盗、超载等方面的专项整治行动。今年以来,针对辖区内特色产业藠头、新余蜜桔等需要大量用工,为运输务工人员抵达产业基地,采用农用车载人、超载等非法行为普遍的现象,罗坊镇政府联合交警部门,在广泛宣传动员、与业主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之后,开展集中整治行动,依法查处了近10起非法载人现象。针对去年以来,集镇多处发生车内盗窃案件的现象,罗坊镇政府组织派出所通过天网取证、排查、摸底,实施蹲坑守候,终于将惯犯绳之于法。针对境内校园接送车辆多的现象,为保障车辆行车安全,罗坊镇政府组织交警每周不定期对校车进行突击检查,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有效杜绝了各种校车安全隐患。
创新:拓宽创建领域
率先在全市建立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成立群众工作站、推出民事代办机制。
近年来,罗坊镇顺应群众呼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从群众工作需要入手,不断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群众工作机制。镇便民服务中心建立以来,实现了群众一站式办理各种涉农惠农事务的美好愿望,解决了为办事找地方、找人、来回奔波的烦恼。群众工作站成立以来,3位德高望重的老干部通过来访登记—转呈—办理—回复—公示的方式,共解决各类群众矛盾纠纷3800余起,民事代办工作自去年8月份启动以来,通过以奖代补和考核机制的双轮驱动,共为民代办各种事件15000件以上。
三大群众工作平台的高效运行,解决了群众办事难问题,畅通了群众诉求渠道,有效解决了一些群众内部矛盾和纠纷,维护了和谐稳定,提高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