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初春的暖阳照耀大地。分宜县湖泽镇汉塘村汉塘组,站在一片新开垦、整理好的荒山上,村党总支部书记严小明告诉记者,这是汉塘村村级集体经济的一个项目,前期预计投入100万元,投产后,预计实现年40万元的收益,一半作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一半作为村民荒山入股收入。
严小明说,汉塘村大力推行“村党总支+合作社+农户”强村富民模式,村党总支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村民以荒山为资本入股,由村将这片荒山统一开垦,统一种植,将来由合作社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合作社人员忙不过来的时候,返聘村民来帮忙干活,按市场价支付村民工钱。
“我家有7亩荒山,我用这7亩荒山作为股份入股,其他一分钱不用出,合作社找我们去干活,一天就有100多元,也就是说,这块我原本不指望的荒山,如今每年可能给我带来几千元的收入。”在现场劳动的该村汉塘组的村民严连生开心地给记者算起了账,让他更开心的是,基地产生效益以后,他还能参与分红。
提起将自家的荒山交给农业专业合作社管理,村民袁金香高兴地说:“交给合作社后,我们什么都不用管,只管在家坐地分成,果林里忙不过来的时候,我们还可以打打零工,合作社会按市场价付给我们工钱,这真是一件美事。”此前,林改已经七八年了,她家的四亩荒山,一直荒着。和她家一样的还有30多户面积达160余亩,都一直荒着,没产生一点效益。
“打算今年该基地种植南丰蜜桔,预计3年后就可产生效益,丰产期产量可达100万斤以上,按市场价每斤3元,除去管理成本,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左右,38户入股农民每亩每年可增收8000元左右。针对入股的村民,合作社优先考虑就业,聘农户参与生产和管理,实现村集体与农户的互利双赢。下一步,合作社还打算在新种树下发展种植、养殖业,多渠道壮大村集体经济。”言语中,严小明充满了自信和憧景。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在汉塘村大力推行“村党总支+合作社+农户”强村富民模式之际,湖泽镇党委、政府对全镇各类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打破区域限制,打造“异地经济”,实现村村联建发展。
借助土地流转及扶贫开发等政策,该镇以水川村为中心,对闲置地进行“总承包”,然后分片承包给各村。镇政府主要负责总体规划、项目申报、牵线搭桥,提供技术和苗种;各村负责生产、经营和管理。试点阶段,生产成果主要用于支付劳动报酬、土地流转成本以及增强村级经济财政。目前,水川村已整合项目资金100万元,承包约200亩土地,通过政府牵线搭桥,提供技术指导和秧苗种,再分包给全镇7个村,种西瓜、毛豆、草莓等经济作物,发展高效农业。这些以前分散的闲置地,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平整连片,目前已初具规模。接下来,该村还将围绕 “一新村、两基地、三花园”规划,推动美丽水川建设,以茂田新农村精品建设点为中心,在周边建一个高效农业大棚基地,主产优质草莓和无公害蔬菜,着力打造好原有的1500亩花卉苗木基地,以“村党总支+公司+农户”的形式进行股份合作经营,新引进莲花种植,建成以夏天种植莲子荷花、秋天苗木基地桂花飘香和冬春种植油菜花为主打的美丽乡村示范区,促进乡村旅游开发。
村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小康的基础。近年来,湖泽镇的村集体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呈现村级集体积累逐步增长、资产总量不断增加的良好态势,但是村级集体经济与周边发达地区相比仍显薄弱,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仍很突出。
“原来,湖泽镇村集体经济的主要来源很大一部分是项目征地土地的村提留,但这只是一次性的‘输血’,如何将‘输血’变成‘造血’,从一次性变成永久性,并形成良好的发展模式,才是我们真正的目标,这也是值得探索的。”湖泽镇党委书记袁丁说。
湖泽镇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为路径,以深入推进基层发展型、服务型、富民型党组织建设为重点,积极探索新途径、新方法,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有效平台,为农民增收致富奠定坚实基础,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的自身“造血”功能,全面建设美丽幸福湖泽。该镇党委还拟定了《村级集体经济管理细则》等制度及考核评价标准,为基层干部大胆抓村集体经济提供制度保障。
据了解,目前湖泽镇7个村、1个社区都有了一定的村集体积累,全镇正逐步消灭“空壳村”。今年,该镇将以村集体经济的保值增值为前提,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做大做强产业,不断创新、丰富“村党总支+合作社+农户”股份制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共赢,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