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问3》票房飘红,但质疑随之而来
一部电影黄金时间场次的座位全空,反倒是深夜场次的第一排和最后一排的边角位置全部售罄,这种怪事就发生在了如今正在上映的电影《叶问3》的身上。而这也引来了媒体对于其票房造假的质疑。
整体骨感,局部丰满的售票情况
4亿票房背后的质疑
3月4日,动作大片《叶问3》在全国上映。作为一部耳熟能详的功夫巨制,再加上甄子丹、泰森这样吸睛的对垒,按理说,其票房一路飘红也是理所应当的。果不其然,截止今日(3月6日),《叶问3》上映三天,票房已经突破4亿大关。在春节过后这段被忽视的春节档期中,《叶问3》也独占鳌头,连续3天坐稳单日票房冠军的位置。
可问题也随着票房的一路飞涨出现了。
有业内人士关注到,《叶问3》的售票出现了异常。往往最不受观众“待见”的场次、位置,反倒成了拥抢的热点。
以今天(3月6日)为例,根据猫眼售票软件显示,北京美嘉欢乐影城三里屯店20点10分的黄金时段场次目前还是虚席以待、空无一人的状态,反倒是当晚22点15分的最后一场,卖出了近百张电影票。
细看22点15分这场《叶问3》也会发现,售出位置全部集中在前三排和最后一排。而以往观众们特别愿意占据的中间的黄金位置却反倒是全部空出。而且这不是偶然状况,类似的情形在《叶问3》的多家多场次中都出现了。
位置并不好的第一排快售罄了
左手倒右手? 幕后真相是个坑?
倘若票房造假真的属实,究竟这种造假的原因何在?谁才会因此受益?这就要说到《叶问3》的保底问题了。据媒体报道称,早在电影上映之前,《叶问3》就曾被曝出签署了一份目标保底为10亿的合同。
作为《叶问3》的发行公司,大银幕(北京)发行控股有限公司系上海快鹿旗下公司,快鹿旗下又拥有多支P2P、基金公司。在影片发行前,通过这些P2P、众筹平台等渠道他们以年化收益的形式从普通用户那里也“众筹”来了大量资金。有媒体报道称,这些资金的最终流向目标,就是为了让《叶问3》冲击10亿票房。
10亿了会有什么结果?自然是完成了保底合同。分析人士就指出,倘若这种情况真的出现在《叶问3》上,虽然钱都是在片方那边“左手右手来回倒”,看起来并没真正的挣到钱,但在投资者那里会认为这种对电影的投资是稳赚不赔的买卖,从而在之后的电影项目中加入更大投资。一个项目接着另一个项目。可从根本上说,这样做出来的票房虚假繁荣,本身就是一种泡沫,而等到了某一天这个泡沫最终崩塌,填坑倒霉的只能会是最后的那一拨投资者。
“这就是P2P的问题了,幕后的真相很可能是个大坑。”业内人士分析说道,“这可能最终导致的就是悲剧”。
患有强迫症的整齐划一的售票情况
宣传方回应:有人蓄意抹黑
另外,除了北京,全国范围内的《叶问3》都有票房异常。而且除了冷门场次、座位遭到哄抢的怪异现象外。也有网友上传了一张某影院的排片截图,在这张图上凌晨场次被《叶问3》占满,除了十分钟一场排片外,票价也达到了203元一张。
而对于票房引来的质疑,有媒体联系了《叶问3》的宣传方火传媒的相关负责人,但对方表示,自己是影片宣传方,对此事并不清楚。
不过,就在稍晚的时候,火传媒方面也发布了一张票房超过4亿的宣传海报,其中内文则言辞激烈地否认了票房造假一说。“203元/张的票价 !你信吗? 要黑《叶问3》请黑的更专业些吧 !!!”“《叶问3》60小时破四亿,好口碑、零差评,片子硬不怕冷枪黑水。”
而对于炒作一说,宣传方的相关负责人也否认了这一说法。
香港电影人吴思远是UME院线的创始人、董事长
UME董事长吴思远:以声誉保证 票房绝无问题
除了以上说的这些,有关《叶问3》的票房,还引发了另一种说法。
有网友深扒,作为该片发行方大银幕(北京)发行控股有限公司系上海快鹿旗下公司,而上海快鹿还实际控制了两家上市公司,A股的神开股份和港股的十方控股,这两家上市公司在《叶问3》上映前先后以保底发行的名义对外公告投入了总计1.6亿的资金。但就在今年2月,十方控股发布公告,宣布委任身为UME影院管理集团董事长的吴思远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
正因此,网上也有一种臆测,认为正是这些微妙的关系,最终导致包括UME影院在内的多家影院为《叶问3》提供了虚假票房的环境。
对此,腾讯娱乐记者也独家联系了正身在香港的吴思远本人,对于UME涉嫌票房造假一说,吴思远予以了坚决否认,“UME所有票房都真实,UME所有影院从不造假,一分一毫都是实在的。”吴思远回应道,“香港独立董事有责任监督公司所有运作是符合法律规定,本人之声誉决不会做任何违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