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派记者 夏 晓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在最美的季节,“天堂之城”为G20峰会烙上深深的“杭州印”。通过杭州这扇窗口,世界看到了一个向着绿色、幸福、智慧迈进的大美中国。
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每一次国际盛会的承办,对于城市的国际化水平提升都有着不言而喻的深远影响。此次G20峰会,为杭州提供了在国际舞台上展现自己实力的机会,增加了杭州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了杭州的国际形象和地位,更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启示 。
2010年上海世博会,使上海基础设施建设提前10年,城市面貌焕然一新。2012年广州亚运会投资超1200亿元,其中九成用于城市基建项目,城市建设比原规划至少加快了5至10年。为了承办G20峰会,今年以来,杭州的城市建设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在打造“美丽杭州”、建设“两美浙江”示范区行动计划的基础上,杭州全面加快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85个市政基础设施,其中有73个项目在上半年基本完成。
除了城市面貌的美化,相关的旅游、服务、会展、文化创意、金融保险等产业呈现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杭州GDP增速达10.8%,经济增速位列全国副省级城市首位,与互联网相关的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大数据等产业发展很快,信息经济对2015年杭州GDP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50%。 杭州市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举办G20峰会最直接的影响是城市知名度的提升。在世界互联网相关调查中,杭州在中国城市“被谈论度”排行榜中位列第三,仅次于北京、上海。杭州的城市国际形象将实现从“距离上海176公里的城市”到“G20举办地”的转变。
其实,如何提升城市国际化、建设世界名城,自承办G20峰会以来,就成了杭州市的重要任务。上半年,杭州出台的《加快推进城市国际化行动纲要(2015~2017年)》显示,未来3年杭州要重点推进包括国际会展在内的25个重大建设项目,以更高的国际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主动融入全球化,让国际化融入杭州的方方面面。7月,杭州市委还专门出台《关于全面提升杭州城市国际化水平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打造全球有影响力的“互联网+”城市、全球会议目的地城市、亚太地区重要门户枢纽城市、东方文化交流中心等4个明确追求的国际化目标。
同样以水文化著称,同样有着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借G20峰会,杭州推动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积累国际高端智力资源,让城市的全球知名度得到裂变式提升,其中有些地方值得成长中的南昌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