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江中华,源于友人发来的一篇文章《我和足球的故事》,细细品读,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他对足球的热爱,或者说用“痴狂”更为贴切。诙谐幽默的小故事,记录了江中华从少年、青年、中年不同时期的点点滴滴。到底是何许人也,怀着一份好奇,8月下旬,记者见到了江中华,聊聊他与足球的深厚情缘。
结缘
13岁球技突飞猛进被选入校队
第一眼见到江中华,与记者想象中的有几分不一样,个头不高,但油光锃亮的光头十分惹人眼。江中华短短的几句开场白,很快化解了初次见面的陌生感,与记者聊起了他一辈子不离不弃的伙伴——足球。
今年42岁的江中华,第一次接触足球这项运动是在1987年,当年他13岁读初一。江中华笑着说:“青春期的大男孩,体内荷尔蒙分泌旺盛,过剩的精力找到了最好的宣泄方式——踢足球。那时除了上课时抱着书本,其余时间都和足球在一起。早上踢,中午踢,下午踢,不管刮风下雨数年如一日,就差没抱着足球睡觉了。”努力的付出总会有回报,江中华的球技也突飞猛进,因此入选到了校队。
踢球的朋友应该都有类似的经历,踢碎邻居家的玻璃、踢到路人的头上等。踢了几十年的足球,江中华回忆起这些年做过的“坏事”忍俊不禁。当年他家附近有个球场,江中华总是邀上几个小伙伴去踢球,记得那天大家分成三队轮流踢,输一个球就下场,大家谁都不想下场,所以踢得很激烈,射门的球打在门后的墙壁上都“呯呯”作响。在一次防守解围时,江中华情急中一个大脚将球踢飞,没想到踢中了球场上一根电线,火花四溅,更糟糕的是引起了短路,烧坏了旁边电子游戏室的几台游戏机,赔了500元,江中华笑称勒紧裤带过了两个月。
痴迷
足球书籍报刊堆满床头
足球带给了江中华不一样的人生经历,虽然为此被校长批评过、被家长呵斥过、头被摔成过脑震荡、双腿膝盖至今有47个伤口、曾败给对手13个球……可这些对于江中华来说都微不足道。因为足球,他学会了忍耐;因为足球,他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因为足球,他收获了自信……
曾有人笑言:“如果江中华将踢足球三分之一的劲头用在学习上,考上清华北大不是梦。”每每听到这,他总是一笑了之。不过情况确实如此,江中华的球越踢越好,学习成绩却直线往下降。老师和父母多次批评教育他,终究因“中毒”太深而无力挽回。为踢足球,江中华做了一件轰动全校的事,至今还经常被老同学拿出来说笑。记得是在中考前的三天,他带着初三年级足球队集体罢课和高中年级联队踢了一场告别赛,就在学校的操场上,就在校长的眼皮底下,一开始是有点忐忑不安,后来课间十分钟,几乎全校的同学都站在球场边的土坡上为他们欢呼加油,那一刻的感受江中华用了“得瑟”二字来形容。
上班后,江中华属于自己的时间更多了,对足球的痴迷进一步加深,足球几乎成了生活的全部。除了在当时的江矿组建了自己的足球队,定期组织踢球之外,他对足球的理论研究也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对足球知识的学习简直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足球书籍和报刊杂志堆满了床头,到处收集球星球队的资料。那时只有《足球》报卖,每个星期只出一期,在萍乡卖的只有几十份,每到星期五下午江中华就早早来到邮局门口等候。如今这些早期的学习资料,至今还被他当成“宝贝”一样珍藏在书柜。
思考
一份对足球不变的爱
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在失掉首局的不利形势下连扳回三局,战胜了塞尔维亚。当胜利的一球落地,整个中国都为之沸腾,江中华也不例外,激动地守在电视机前看完了整场比赛。他说,其实踢足球和排球运动一样,考验的是运动员竞技的水平、团队的协作能力及奋勇拼搏、不服输、愈战愈勇的决心和勇气。
江中华热衷的球队有两支,一个是AC米兰队,一个是国足队。他坦言作为一个中国球迷,很少尝到胜利带给他的激动和快乐,更多的只是泪水和辛酸。虽然这么多年来心灵饱受摧残,但他仍坚定不移地支持中国足球队,不为别的,只因是中国人。“对于失败,我已经有足够的承受力,似乎都有点麻木了。可每次大赛来临,期待的心情也随之而来。就像做父母的,自己的孩子做错了事,不可能不闻不问,撒手不管。总是希望他能改过自新,重新做人。对中国足球队也是这样,四年一个轮回,期待与盼望从未减少过。”江中华说这就是一个真实球迷的心。
走过风风雨雨几十年,在人生的道路上难免经历坎坎坷坷,江中华将此比喻成一场球赛,或许更能诠释他对足球如痴如醉的爱。他说,也许它精彩绝伦,也许它平淡收场,不管过程和结果是怎样,这都是你奋斗的结果。又何必太在意结果呢,只要我们尽力了,我们接受任何的过程和结果,并享受这过程和结果赋予我们的一切。不确定性正是人生和足球共同的魅力。如今,江中华和几个喜欢踢球的朋友在北桥开了一间与之有关的小店,每天都有好友来此小聚,聊足球、聊人生。另外,作为3603足球俱乐部的队长,还时常组织队友们到场上踢一把,不为名不为利,只为一份对足球亘古不变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