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凭借快捷、轻便的特点,成为南昌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与此同时,电动车也给市民带来了诸多烦恼:交通事故多发,雨天容易摔倒等,尤其是牵扯到赔付时,由于没有保险,往往让一些市民一筹莫展。
不过,随着9月1日南昌市“史上最严”的《南昌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正式实施。目前,江西已经有两家保险公司试水“非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险”。
数据
南昌“电驴”交通事故死亡率达68.35%
电动自行车俗称“电驴”,已经成为很多市民日常必备交通工具,南昌市公安交管局数据显示,2015年,南昌大约有138万辆电动车,其中有80万辆将要上牌。然而,电动自行车安全系数低,驾驶人道路交通安全意识差,在道路行驶时,交通事故频现,甚至成夺命凶器。
近日,南昌市公安交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发生按一般程序处理的道路交通事故294起,共231人受伤。其中,涉及电动自行车的事故79起,占总数的26.87%;死亡54人,占总死亡人数的23.04%;受伤57人,占总受伤人数的24.68%。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来,去年涉及电动自行车的交通事故死亡率高达68.35%。
调查
市民对电驴上保险认知度低,出事后索赔难
与以上重大交通事故相比,电动车造成的剐蹭和轻微碰撞更为频繁。记者从南昌市交警部门获悉,因为电动车无牌无证无保险,事后理赔能力弱,一旦出现事故,赔付往往成难题。例如3月17日,市民陈女士骑电动车去看望亲戚,不料在红谷八路街道与另一辆电动车发生碰撞,造成对方左腓骨上端骨折。此次交通事故划分为陈女士负全责。然而因为经济困难,陈女士在支付2000元医疗费后便开始逃避责任。尽管对方一纸诉状将其告上法庭,但因生活拮据,让索赔也成了难题。
此外,记者连日来在路面上采访了不少骑电动自行车的市民,知道给电动车买保险的人并不多。
“一些电动车驾驶人为逃避赔偿,要么不承认侵权的事实、要么逃逸,或者无力支付,使受害人损失难得到赔偿。”江西浩策律师事务所律师许刚说,电动车价格虽然不过数千元,但是发生交通事故,侵权赔偿款上万元很正常,遇有严重伤亡的可达几十万元。许刚认为,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电动车强制保险制度。电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被明确确定为非机动车,而与《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配套的《强制保险基础费率表》至今没有强制要求电动车投保交强险,这是电动车买保险认知度低的主要原因。
破局
南昌出台管理条例让保险有了可行性
一险企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以前很多企业不愿涉及电动自行车保险,主要是因为电动车无法按照机动车购买强制性保险。第一,它不像机动车有唯一编码与车牌;第二,驾驶员也无须取得相应的牌照资质。例如,一辆电动自行车出了事故,拿着其他人同品牌型号的车的保单来报案,是很难识别的。
“现在南昌规定电动车必须上牌,车主与电动车基本上可以对上号,降低了很多保险企业的经营风险,另外《南昌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中也提到,鼓励电动自行车所有人投保第三者责任险、人身伤害险和财产损失险。”江西一家推出电动自行车保险的公司市场经理熊先生告诉记者,目前已经有两家保险企业在江西推出了“非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险”,保费从50元~200元不等,保障期限都是一年。例如,一款售价100元的非机动车保险,对非机动车驾驶人遭遇交通事故时最高有10万元意外保障。(信息日报记者洪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