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记者李巧
9月7日下午3时许,在解放军171医院的手术室,现场所有的医护人员满怀敬意,面对一具遗体深深地三鞠躬。那一刻,守在手术室门外的死者家属,全部泪流满面。
死者叫吴崇俊,今年31岁。他将要经历一台特殊的手术——器官捐献。这位年轻的九江小伙,因为脑干出血抢救无效逝世。吴崇俊的母亲、妻子,一边流着泪,一边签下了捐献同意书,希望吴崇俊的生命,可以通过他捐献出的器官延续。
吴崇俊捐献出的一肝两肾,在当天傍晚,就从九江被紧急送往了百多公里外的昌大一附院,最终成功移植给了两名濒临死亡的病人。
母亲代独子捐献器官延续他人生命
年仅31岁的吴崇俊,是国网江西电力公司柘林水电厂的一名普通职工,身体一直很棒。
工作不久,他就和心爱的女友结婚,拥有了自己幸福的小家庭。在期待拥有一个小宝宝的希望中,日子就这么平静地一天天过去。然而,今年2月的一天,这一切都变样了。
“那天晚上,他突然头疼被送往医院,随后就一直昏迷。”母亲衷景莉说,吴崇俊当天和往常一样下班回家,突发疾病被送往医院抢救后,最终仍然无法挽回生命,仅仅靠医疗设备和药物维持生命体征。
看着独子与死亡只有一步之遥,衷景莉曾经一度寄希望于发生奇迹。儿子还这么年轻,她也还没有抱上自己的孙子或者孙女。
9月7日,经过7个多月的漫长抢救治疗,吴崇俊在母亲、妻子的声声呼唤中,走向了生命的终点。得知噩耗后,母亲衷景莉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没有了儿子,这个家,就不在了”。
“医生,既然孩子的生命无法挽回了,那他身上的器官能不能捐出来救别人呢?”冷静下来之后,衷景莉找到医院,说出了自己考虑了半年之久的决定:代独子吴崇俊捐献器官,拯救那些需要移植的绝症病人。
捐献者母亲也成为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其实,今年56岁的衷景莉,自己也是一名献血志愿者。义务捐献的历史,已经有数十年。
“我只是觉得,让孩子的器官捐献出来救助其他人,一是不会让别人的妈妈,再忍受我这样失去孩子的痛苦;二是能够让孩子的生命,可以在其他人的身体里,以另一种方式延续。”衷景莉觉得,如今最遗憾的是,吴崇俊没有自己的孩子。将他的肝、肾移植给有需要的人,很大程度上是对独子吴崇俊生命的一种延续。吴崇俊的爱人,也无条件赞同婆婆的这个决定。
得知家属的决定后,解放军171医院立即联系了九江市红十字会,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立即赶赴医院与家属沟通,征得家属同意后,签署了法律文书。昌大一附院专家组也赶到解放军171医院,对吴崇俊的器官功能进行评估,经确认符合捐献条件。同时,衷景莉不仅忍痛捐献了吴崇俊的器官,自己也领取了器官捐献登记表。
9月7日下午3时许,已被确认死亡的吴崇俊再一次被推进手术室。手术开始之前,昌大一附院的专家组全体成员,以及在场的省、市红十字会协调员和解放军171医院的医务人员,满怀敬意地对着吴崇俊的遗体,深深三鞠躬,以表达哀思和敬意。
当天傍晚,吴崇俊捐献的一肝两肾被立即送往了南昌,预计可以救助三个人的生命。
小伙一肝两肾能救3人
8日下午,记者从昌大一附院获悉,经过漫长的手术,吴崇俊捐献出的两个肾脏,被成功移植在两名病人身体中,目前状态良好,未出现排斥反应。另外,吴崇俊捐献的肝脏,也准备用于移植手术。
吴崇俊的家人虽然无从得知被捐献者的姓名;但是心里的一块石头却落了地。衷景莉说:“希望普通人的爱心,今后可以这样不受地域限制,一直传递下去。”
“几天之后,作为无偿器官捐献者,吴崇俊的名字将被铭刻在纪念碑上。”九江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表示,目前,九江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碑已经铭刻了20余位无偿捐献者的姓名。人体器官捐献者及其家人用生命彰显了人道的光辉,值得世人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