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于历史同期近2米 相比往年水位下降时间早、降幅大
或提前进入枯水期 都昌已启动江豚应急保护机制
文/记者石鹏
受长江上游来水和全省降雨减少影响,鄱阳湖水位持续下降。据水文监测数据显示,9月8日下午5时,鄱阳湖标志性水文站星子站水位为13.86米,比9月6日8时的14.53米,足足下降了0.67米,低于历史同期近2米。相关专家表示,如果后期降雨量偏少,鄱阳湖或提前进入枯水期。9月8日,记者从省渔政部门获悉,为了保护江豚生殖和抚幼,都昌渔政部门已启动江豚应急保护机制。
水位下降比往年提早 鄱阳湖逼近枯水期水位
“一般情况下,鄱阳湖的最高水位出现时间大约是7月20日。但是,今年鄱阳湖的最高水位出现时间比往年提早了10天左右。”昨日,省水文专家表示,由于今年我省主汛期的降水量比多年均值偏多一至三成,且汛期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期多,加上长江洪水倒灌,7月10日,鄱阳湖就出现了今年以来的最高水位,也是本世纪以来最高水位——21.38米。最高水位之后,紧接着就是退水。
因此,鄱阳湖今年的水位下降时间比往年提早了。虽然水位下降时间和多年平均情况差不多,但更值得关注的是,鄱阳湖水位的降幅比较大。据水文监测数据显示,9月8日下午5时,鄱阳湖标志性水文站星子站水位为13.86米,比9月6日8时的14.53米,足足下降了0.67米。同一时间,鄱阳湖湖口站水位为13.66米,比9月6日8时的14.3米,下降了0.64米。
由于鄱阳湖标志性水文站星子站水位低于12米,就标志着鄱阳湖将进入枯水期。因此,鄱阳湖离“枯水水位”已不足1.9米,正在逼近枯水期水位。
水位过低影响江豚生殖 都昌已启动应急保护机制
根据气象部门最新预测,9日晚至10日,我省有一次明显降雨过程。其中,10日赣北南部、赣中和赣南北部阴有中到大雨并伴有雷电,部分地区有暴雨,个别乡镇有大暴雨。11日起至18日,我省又转以晴好天气为主。
对此,有专家表示,此次降雨过程将缓解我省旱情,但由于降雨过程时间短,鄱阳湖水位仍将持续下降,水面也将继续减小。如果后期降雨仍然偏少,鄱阳湖的水位下降情况将不容乐观,有可能会提前进入枯水期。
都昌县渔政局渔政股股长詹定鹂告诉记者,每年8月底9月初,长江、五河来水少,再加上高温少雨等外在因素影响,鄱阳湖水位都会形成快速下降趋势。水位一旦低于极限位置,江豚的生殖和抚幼就会存在很多潜在的危险。“因此,每年9月,我们都会启动江豚应急保护机制,对整个辖区的鄱阳湖河道及老爷庙水域进行巡视,必要时会进行鱼苗投放,解决江豚的饥荒问题。”詹定鹂说。
枯水期若提前到来 湖底或再现花海盛况
枯水期如果提前到来,确实会给沿湖地区农业、渔业生产,以及供水造成影响。但是,枯水期若提前到来,也可能有利于鄱阳湖底重现蓼子花海。
2013年10月下旬至11日上中旬,鄱阳湖都昌湿地迎来“小阳春”。紫色的蓼子花竞相开放,吸引不少游客在此游玩、观赏,引发了全国媒体关注。实际上,正是因为当年的鄱阳湖水位提前进入枯水期,再加上当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中旬,鄱阳湖都昌湿地温度相比往年要高,所以促成了多年罕见的鄱阳湖花海盛宴。
2015年11月初,由于鄱阳湖出现了罕见的冬汛,白茫茫的湖面让想看蓼子花的游客倍感失望。那么,今年的鄱阳湖水位快速下降,能否给游客带来蓼子花的惊艳?对此,都昌县有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9月上旬的鄱阳湖水位与2013年有一定的可比性,如果10月下旬至11月上中旬鄱阳湖湿地气温达到条件,不排除花海盛况重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