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提高,一股话剧风在南昌刮起。年初,本土原创话剧《遥远的乡土》在南昌、北京多地连演多场,人气爆棚。暑期里,全国优秀话剧展演季期间多部国内知名经典话剧来南昌展演,进一步带热南昌话剧市场。
每年在南昌有近百场话剧轮番上演,演出节目日渐的丰富,阵容日渐的强大,优秀作品迭出,本土原创话剧的增多,让话剧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又一选择。
话剧风在南昌刮起
每年近百场轮番上演
近年来,南昌的话剧演出越来越丰富,去年与今年两届全国优秀话剧展演季的成功举办,让更多的人领悟到话剧的魅力,也让举办方看到了南昌的话剧市场。今年孟京辉工作室演出的经典话剧《恋爱的犀牛》,一经推出受到大部分观众的喜爱,还赚取了观众大把的眼泪,可谓人气与口碑双丰收。“《恋爱的犀牛》一开始售票便在短时间内就抢购一空,人气火爆程度让我们也觉得惊喜。”江西省话剧团市场总监黄勇说道。据其介绍,由于今年展演的话剧相对去年来说节目越来越丰富,阵容越来越强大,水平越来越高,所以吸引了更多市民观看。
从2012年省话剧团转企改制后,南昌的话剧演出开始增多。“平均每个月有7~8场小剧场演出,现在因为在排大的演出,每年大概有30、40场的话剧演出。”黄勇介绍道。此外,南昌一些艺术剧院、话剧机构也会经常演出一些话剧节目,记者粗略计算下,南昌每年大概有近百场话剧轮番演出,受众群体以“80后”为主,受众群体趋向年轻化。
民营院团为话剧注入新鲜血液
更好盘活话剧市场
随着南昌话剧市场的风生水起,一些民营院团也开始崭露头角。“从去年开始,南昌出现民营院团,目前已经有2个,每天都在不断排练话剧。”黄勇告诉记者,近年来,小剧场与轻喜剧受到了观众的喜爱。去年12月,一台原创小剧场话剧《奇门狂想曲》大获成功。与以往不同的是,这部话剧由南昌市首个民营话剧团——千言表演剧团创编演出。此外,该剧团受到省外演出的邀请,这增添了民营院团的信心。
“以前都是一些喜爱话剧的人自费凑到一起演出,演完之后便解散了,当作一种业余爱好。现在有两个民营院团,也是经历从无到有的一个过程。”对于民营院团的兴起,黄勇也是非常赞赏,“我们省话剧团的演员就那么多,观众天天看也会审美疲劳。民营院团的加入可以为话剧注入新鲜的血液,更好盘活话剧市场,创造更多好看的话剧。”
每年近30场本土原创话剧
进入市场赢好评
国内外一些优秀话剧在南昌巡演的成功,也让本省话剧团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开始着力打造本土原创的话剧。
据悉,南昌与话剧渊源颇为深厚。早在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省话剧团就排演出了当年轰动全国的话剧《八一风暴》,也培养了吕玉堃、宋运成等家喻户晓的名角。2012年,一部令人耳目一新的小剧场话剧《妈妈喊你回家打鬼子》,让更多的人关注本土原创话剧。2016年,由省话剧团打造的精品话剧《小丑》在南昌首演便受到观众一致好评。除了得到观众的认可,我省原创话剧也得到专业的认可。大型原创话剧《生如夏花》便荣获“文华剧目奖”,原创小剧场话剧《窗床闯创》在第五届山东国际小剧场话剧展演荣获“优秀剧目奖”,《遥远的乡土》获得首届华东大区“优秀新创剧目奖。”
黄勇认为,本土原创话剧要想真正走向观众,要不断创造出好的作品,不仅要打造一些观众喜爱的喜剧话剧,还要坚持经典的话剧演出。“现在我们每年有20-30场本土原创话剧的演出,我们在吸引年轻受众的同时,也在打造一些艺术性高的话剧,提高观众的欣赏水平。”
编剧匮乏演员少
制约省话剧团发展
现在,南昌话剧市场保持蓬勃发展的势头,受到越来越多观众的喜爱。在繁荣的同时一些困境也制约着省话剧的发展。
“最困难的就是编剧的匮乏,现在我们省话剧团只有熊伟一位编剧,创作非常困难。”据了解,由于话剧需要在1-2小时内表演完,必须要求故事紧凑,戏剧冲突强烈,所以对剧本的要求非常高。而话剧还是比较小众的演出,并不像电影、电视剧挣钱,这让创作话剧的人越来越少。
此外,演员少也是省话剧团面临的一大难题。黄勇说,“现在我们剧团就十多个演员,年龄层次比较集中,40-50岁的话剧演员非常紧缺,很多角色的扮演还需邀请别的剧团与外省演员加盟演 出。”在《遥远的乡土》中梅太夫人的扮演者便是由特邀演员龙红、王丽波扮演。在演员本身缺少的同时,一些演出人才还流向北京等发达城市,招人更是困难。
“我们的话剧还是传统的表现形式,还比较单一,现在国内外优秀剧团演出方式都在不断更新,花样繁多。我们也在借鉴优秀剧团的经验,尝试实验话剧、先锋话剧等多种类型的话剧。”黄勇说道。
以戏剧村的形式
培养市民看话剧日常
“话剧热”在南昌刮起,但在很多专业人士看来,南昌的话剧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采访中,很多剧团负责人表示,希望有更多的市民走近话剧,养成看话剧的日常。
近几年,省话剧团也在着力打开南昌的话剧市场。两届全国优秀话剧展演季的成功推出,便是推热南昌话剧市场的一个重要举措。现在第三届全国优秀话剧展演季正在筹备当中,打算形成一个每年的常规话剧展演季,打造南昌话剧的一张文化名片,让更多的市民欣赏到本土原创与国内外顶尖的话剧演出。
采访中,很多的市民谈到“想看话剧却无处去看”的问题,这也是省话剧团目前考虑的一个问题。现在省话剧团计划以戏剧村的形式培养市民看话剧的日常。“我们现在有三个剧场,有大剧场、小剧场,可以以戏剧村的形式,在每周五、周六表演话剧、舞蹈剧、音乐剧、木偶剧等多种类型的剧目,市民可以根据爱好、时间选择自己喜欢的演出。”
话剧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省话剧团计划走进大学生话剧社,让大学生话剧社参与到活动中来,培养一些后备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