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体系的骨干。“着眼未来,做好南昌轨道交通网长远规划”,9月14日上午,南昌市政协以此为主题召开专题协商会,在会场上不仅宣读了对南昌轨道交通网长远规划的调研报告,不少政协委员与各县区相关负责人还对南昌轨道交通建言献策。据悉,到2030年,南昌计划建成长度达300公里左右的轨道交通线路。
【规划】
南昌规划建5条轨道线
全网线路总长约197.6km 设站146 座
2015年12月26日,南昌地铁1号线正式载客试用运营,起讫点为双港站至瑶湖西站,长28.843公里,24座车站。L形骨干线路,覆盖“人形”客流主走廊,为昌南、昌北两大核心区提供最为直接和便捷的快速交通联系,支持昌北新城及城东、城南、乐化组团和蛟桥、瑶湖片区的发展。远期北端延伸至昌北机场、东端延伸至麻丘。至4月6日,平均每天客流量约20.17万人。
至今,许多市民已经渐渐适应乘坐地铁出行。但同时,更多市民也关注到,南昌何时能再开通其他地铁,让整个城市都能被地铁覆盖。记者了解到,南昌市轨道交通远景年规划建成五条轨道线,设置四条过赣江通道。全网线路总长约197.6km,共设站146 座,其中换乘枢纽16 处,中心城区平均线网密度约0.35km/km2。
2号线现规划延伸至九龙湖新城
在地铁大厦站与1号线实现换成
其中,2号线一期和二期南延线工程正在全面开工建设阶段,首通段(南路站至地铁大厦站)基本完成土建施工,机电安装进场施工,预计将在2017年建成通车,并在地铁大厦站实现与一号线的换乘。线路全长31.68m,车站28座,为重要的U形骨干线路,覆盖“人形”客流主走廊,连通新旧两城的核心区域,并分别覆盖了昌南旧城与昌北新城南北向走廊上最重要的地区。西段原规划延伸至望城,现规划延伸至九龙湖新城。
3号线将途经旧城核心区重要商业服务区
4号西延望城、东延高新停车场
3号线现在已经全面开工建设,长28.4km,站点22座。是纵贯昌南旧城的一条南北向骨干线,途经旧城核心区最重要的商业服务区,串联莲塘、城南、旧城中心区、高新区等片区。
4号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获得批复。工程起点为望城站,终点为昌东大道站,全长40公里,站点29座。连接城东片区、朝阳片区以及九龙湖片区的辅助线路,主要加强外围片区间的快速联通。西端延伸至望城;东端延伸至高新停车场。
5号线串联6大片区
北起临空组团儒乐湖 南至广州路
另外,5号线以及机场线、湾里线尚在线网规划当中。初步构想是:
5号线北起临空组团儒乐湖,南至广州路,全长约44km,串联临空经济区、乐化、长堎、红角洲、朝阳洲、城南等六大片区,实现对临空组团、长堎等外围片区的轨道覆盖,引导外围片区和城镇组团的发展。
机场线远期预留向北赣江新区方向延伸的条件
湾里线有轨电车已开展线路方案规划研究
机场线为市域快线兼顾机场线功能,北起昌北机场,南至九龙湖生米镇,全长约34km,远期预留向北赣江新区方向延伸的条件。串联红谷滩核心区、九龙湖副中心、赣江新区、机场及西客站两大枢纽及省市两级行政中心,覆盖城市沿江发展主轴。
湾里线拟采用有轨电车制式,现已开展线路方案的规划研究工作。
【问题】
规划仅限于中心城区
未涉及市域和南昌都市区及更大区域范围
南昌市政协牵头组成的调研组,在调研时看到了轨道交通的良好社会效应,有较高的百姓满意度。但同时,却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南昌市政协人资环城建委主任丁慧兴认为,目前的规划仅限于中心城区,没有涉及市域和南昌都市区及更大区域范围。随着城市空间拓展和市郊化,现有轨道线网与城市空间发展不匹配的问题将日益显现。
轨道线网分布不均衡
使得轨道交通服务效率大打折扣
同时,轨道线网规划建设对城市空间发展的疏导与引导不够,轨道交通的服务效率没有充分发挥也是问题之一。“我市轨道线网分布不均衡,从1-5号规划线路看,老城区有8个枢纽站,16个普通站,而朝阳片区只有1个枢纽站,4个普通站,红谷滩片区也只有2个枢纽站,14个普通站,九龙湖片区也是2个枢纽站,14个普通站。”丁慧兴表示根据调研,1号线的建设现状与初期的“轨道 社区”模式有些偏差,沿线土地利用开发与轨道站点的互动性不足,有些出入口的设置甚至与人流流量流向明显不一致,使得轨道交通的服务效率大打折扣。
轨道交通规划与其他相关规划建设同步性不足
城市轨道交通运量大,舒适便捷,但可达性有局限,需要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有效边界衔接。南昌市政协调研组也发现,南昌也存在轨道交通规划与其他相关规划建设同步性不足,导致交通一体化衔接及城市品味提升不够。“从目前南昌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现状来看,轨道交通线外围站点的大型社会停车场建设以及轨道交通大站与地面公交站、出租车停靠站、非机动车停放站等之间的接驳换乘都有待进一步加强。”丁慧兴说,城市轨道交通是建设期长、投资巨大的地下工程,建设过程对居民的生活出行影响较大,如果能够结合城市综合管廊、共同沟、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以及新建、改建道路,同步规划、同步建设,不仅集约节约公共资源使用,也可以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干扰。另外,调研报告中也提出,轨道建设过程中的日常管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与中部省会相比南昌总体规模最小
作为省会城市,南昌目前的城市交通枢纽城市状况,与周边发达城市也有不小的差距。
目前,中部六省省会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均获得国家批复,其中武汉、郑州、长沙、南昌已有线路运营,合肥、太原正在建设。丁慧兴表示,与其他中部省会城市相比,南昌市轨道交通线网总体规划规模偏小,而南昌城区发展面积在急速扩大,应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尽快同步完成南昌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工作。
中部六省省会城市线网总体规模统计表
城市名
武汉
郑州
合肥
长沙
太原
南昌
规划年限
2013—
2049
2015—2050
2010—2030
2015—
2050
2010—2030
近期—2020
线路总条数(条)
25
21
15
12
8
5
线路总长度(公里)
1045
945
586
456
266
198
【倡导】
新一轮城市空间拓展呼唤更多轨道交通
记者获悉,目前,鄱阳湖生态城市群规划和南昌大都市区规划已经通过专家论证,正在向社会公示征求意见,昌九一体化、昌抚一体化正在有序推进,赣江新区已经通过国务院批复,南昌城市也正面临新一轮的城市空间拓展。
随着高铁时代、航空时代、地铁时代来临,南昌大交通格局也正在形成。除了轨道交通、快速路网和高铁(含昌九城际)的逐步建成通车,京港(台)、景鹜黄高铁已经纳入国家“十三五”交通专项规划,南昌到周边城市的放射状城际铁路网已列入全省中长期城际铁路网规划中,尤其是昌抚城际铁路和南昌到修水城际铁路已列入省“十三五”重大项目,这些都将对南昌市轨道交通规划与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
“轨道交通规划建设,不仅要考虑运营经济效益,更要考虑轨道对人气、对地块、对经济社会的提升。”调研组专家倡导,在轨道交通规划中,应以合理且适度超前的规划适应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赋予轨道工程建设更多的城市内涵。以“大交通”理念和“一张网”思维谋划网络布局,不仅要考虑市内各种交通方式的接驳,更要考虑国铁、城际和地铁、轻轨的一体化。
【建议】
远景预留城郊快铁通道
至2030年南昌有6条城际铁路
针对现存问题,南昌轨道交通长远规划该如何 “对症下药”?调研报告认为,应构建由国铁、城际、城郊、快轨和城市轨道构成的多元化轨道线网系统。中心城区以地铁为主,重要通道规划城市快铁,市域及都市区以城际铁路为主,远景预留城郊快铁通道。应尽早确定好市域关键交通枢纽位置,确保地铁规划与高铁、城铁、机场、长途运输等重要交通枢纽实现无缝对接。
另外,适应南昌都市区发展需要,应对当前正在编制的《江西省城际铁路网分期建设方案》作适当调整:该《方案》至2030年总体目标为南昌到周边城市有5条放射线城际铁路联系,应增加为6条放射线,即增加南昌—鹰潭城际铁路。此外,利用昌景黄适时增开南昌—余干城际列车;调整南昌—抚州城际铁路走向为经向塘、温圳、文港、李渡到抚州,调整南昌—修水城际为经安义至修水,延长南昌—丰城城际至樟树并连接南昌—高安城际,延长南昌—高安城际至新余。建设时序上:南昌—高安、南昌—丰城调整为近期(2020年以前)。
长堎镇、象湖新城应作为城区整体规划轨道交通
报告称,在轨道交通长远规划中,应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适度加大城市轨网密度,增加轨道线路,力争在2030年使南昌市轨网密度达到二类中等城市水平。
“因城东基本农田的制约,未来南昌城市空间发展态势,除了向西揽山入城外,随着赣江新区的建设以及向塘镇在南昌市的地位,城市的主要发展方向还是沿着赣江两头延伸,将南北向长距离的快速联系作为重点,同时朝阳新城和赣江以西新建城区站点密度、换乘以及服务水平也需要重点关注。”丁慧兴说,新建区长堎镇、望城镇以及南昌县莲塘镇、象湖新城已经与城区集中连片发展,不应作为外围组团考虑,而应作为城区整体,规划轨道交通。
缩减与轨道线路重叠的公交车线路运力
南昌市提出,应统筹规划,使轨道站点与公交车站点设置相一致,努力做到同站换乘;缩减与轨道线路重叠的公交车线路运力,加大与地铁线路垂直方向的公交车线路运力。地铁1号线、2号线开通后,北京东西路、丰和中大道、八一大道、阳明路等主干道沿线公交路线与地铁重叠的,应进行合理缩减,以缓解主干道公交车“排长龙”进站的现状,提高主干道道路通行能力。缩减的公交运力可调整至与地铁垂直路网中。
1、2号线核心区外围站点建换乘停车场
同时,解决好非机动车出行、私家车出行和停靠问题。应在规划轨道交通线网的同时,在一些关键枢纽站点同步建设一些停车场,方便周边城市客流开车到南昌后(或本市偏远地居民)选择地铁等公共交通换乘出行。近期,南昌市各区政府均制订了《停车场三年建设规划》,其中都对轨道交通首末站“P R”停车场(Park and Ride,即换乘停车场)建设进行了规划设计。目前可推进1号线双港站、艾溪湖东站、奥体中心站,2号线国体中心站、南路村站等核心区外围站点P R停车场的建设。
同步建设行人、非机动车地下通道
“在轨道站点规划设置中,尽可能同步解决交叉口立体过街设施。”专家认为,目前,南昌市在建的地铁项目走向基本与主干道一致,其地铁顶部距地面有7米的间隔,可以在修建地铁时同步解决行人、非机动车的立体过街问题。例如北京路沿线主干道交叉口等,均可利用地铁建设的机会,同步建设行人、非机动车地下通道。
打通天佑路、丁公路与贤士一路、十字街与象山路的连接
此外,地铁建成后的道路恢复建设,为原有道路功能提升提供了难得的改善机会,应将地铁建设与道路、路口的功能提升同步规划、设计。一是利用2号线、3号线、4号线的建设机会,对丰和大道、洛阳路、迎宾大道、象山南路、青山路等现有道路进行改造提升,而不是按原貌进行简单恢复。二是打通天佑路、丁公路与贤士一路、十字街与象山路的连接及绳金塔区域的部分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