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元江(左)在英国利兹大学讲学 网友“朝歌svan”摄
英国时间3月8日,武大哲学学院教授、中国戏曲学会汤显祖研究分会副会长邹元江,在英国利兹大学开讲汤显祖和《牡丹亭》,这是他赴英讲学第一站,他将在英国利兹大学、纽卡斯尔大学、阿伯丁大学和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四所大学面向英国师生讲汤显祖。
邹元江说,此次赴英是纪念汤显祖、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国内外系列活动的一部分。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是同时代的人,莎士比亚生于1564年,汤显祖生于1550年,他们都于1616年逝世。
英国听众对了解中国充满热情
邹元江介绍,他在利兹大学讲学,有50余位师生出席,提问不断。英国学生问:“中国古代的女人有了孩子,是否就不必守贞节?”也有学者问,中国古代像杜丽娘这样的少女被闺阁锁春,她们又如何能看到这些爱情的戏曲小说作品?“一个半小时的演讲结束后,听众与我又进行了很多交流,让我大感意外。我赴英讲学前,英方学界朋友提醒我不要太乐观,不会有很多听众”。
“从历史上看,有很多英国人并不了解中国文化”,邹元江说,“通过交流,我们相信自己本民族传统文化精粹能够让世界折服”。
“借世界对了解中国文化热情的东风,汤显祖今年将会热遍全球。”他说。
莎翁与汤公同样讴歌个性解放
“我只怕盛宴易散,良会难逢。”“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距今400多年前,在欧亚大陆的东西两端,英国的莎士比亚在《罗密欧与朱丽叶》里,中国的汤显祖在《牡丹亭》中,都发出了韶华易逝的感叹。
同样都因写出爱情经典闻名于世,莎翁与汤公写的是爱情,咏的同是人的尊严、价值和力量。邹元江说,明代晚期的中国,以王守仁、李贽等哲人为代表,发起了一次人文启蒙运动,汤显祖和他的作品是这一运动在文学上取得的成果,而莎士比亚的作品是欧洲文艺复兴的最高成就之一。两位文学巨匠在思想上有契合。两人都是他们所处时代的伟人、骄子,他们同处在人类从来没有经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的时期,他们同作为巨人时代的时代巨人,都以他们对人性的热情讴歌,成为西方文艺复兴和东方人文启蒙的“时代的灵魂”。
“400年后,他们有了交集”,邹元江介绍,英国时间3月9日下午,他还应邀观看评点利兹大学学生排演的汤显祖的《南柯记》,这个戏将在今年9月到汤显祖故乡抚州参加纪念汤显祖的活动。而今年4月,北京中国对外贸易大学的学生将赴英演出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中英学子互演莎翁与汤公经典,十分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