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世界气象组织称,今年以来,全球高温纪录屡创历史新高,热浪频发、干旱持续、热带气旋活动异常、降雨量惊人等极端天气更具毁灭性,而这样的天气情况还将持续,未来的极端天气将会出现得越来越频繁。
1951年,南昌市国家级气象监测站在南昌县雷达山正式投入使用。从此,南昌的气象便有了历史数据资料。虽然南昌热量丰富,雨水充沛,光照充足,且作物生长旺季雨热匹配较好,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气象条件,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但记者从气象部门的历史资料中发现,在1951年至2016年期间,南昌经历了各种极端天气,高温、严寒、狂风、雷电,不时来“骚扰”南昌。
南昌最高温曾达40.6℃
纪录保持55年
南昌作为我国“四大火炉”之一,每年的6月份到8月份是最热的时候。35℃以上的气温在气象学中算是高温了,然而,在1961年7月23日,南昌曾出现过40.6℃的超高温,是南昌迄今以来最热的一天。
40.6℃大概是个什么概念?大家可以稍作对比,今年南昌的最高温在39℃左右,已经热得让人难以忍受了。而且,南昌典型的湿热天气再配上40.6℃以上的高温,体感温度至少有45℃。
不过,气象专家也分析,尽管南昌曾经出现过如此的高温,但那时水泥路不多,绿树成荫也很常见,出门在外,并不会感到无法忍受。
1991年平安夜
南昌最低温-9.7℃
1991年12月24日,受入冬以来第一次强冷空气不断补充南下的影响,我省自北向南出现了一次雨雪冰冻严寒天气过程。记者从江西省气象台的历史资料中了解到,1991年的罕见冻害不仅对我省的农蔬果种植业造成了一定损失,而且对市民的生活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受这次严寒天气的影响,南昌的最低气温仅有-9.7℃。
据年纪较长的气象工作人员回忆,当年还少有空调,盖三床被子都感觉不够。她依稀记得那年冬天没有流动水源注入的东湖湖面结冰了,有些胆大的孩子甚至还跳上湖面滑了起来,冰面十分坚固。
十天里见到阳光的时间
不足两天
冬季,若长期没有阳光,会对人们的情绪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也会严重影响冬季农作物的生长。
气象专家翻阅气象资料后发现,在1951年的12月上旬,连续十天的时间里,只有41.6小时能见到太阳。虽然没有相关的历史资料背景,但专家通过查询当年的历史气象要素资料数据,还是可以推测,当年南昌曾长时间浸渍于阴天和细雨天气中。而且1952年1月上旬的南昌最低日照时数排在第二位,“可见从1951年底至1952年初,南昌当时很有可能受到一个较强的低压天气系统影响,而陷入一段较长时间的阴天。”专家告诉记者。
24小时降水289.0毫米
可灌满204个青山湖
今年6月初,南昌的一场特大暴雨让人咋舌,水深没过膝盖,交通完全瘫痪。
而发生在1973年的一场特大暴雨,更是洋洋洒洒地占据了南昌史上最强暴雨的名头。
就像高温多出现于7月下旬一样,南昌的暴雨天气主要集中在6月。1973年6月24日,大雨倾盆,下了整整一天,24小时内的平均降雨量达到了289.0毫米,可灌满204个青山湖。
根据气象工作人员观察,近几年来南昌达到特大暴雨级别的天气频繁了起来,24小时内的平均雨量都多次冲上了200毫米。
但至今为止,还从未有哪天的降雨量能突破289.0毫米这个历史纪录。
另外,十分巧合的是,时隔整整30年,在2003年的6月25日,南昌再次出现了278.7毫米的罕见特大暴雨,该数据位居历史第二。
“雷公村”20年来
有数十人被雷击伤
江西是我国雷电事故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每年平均有数十人遭雷击身亡。南昌属多雷区,其中南昌市雷公坛自然村更是个“雷公村”。
统计数据显示,20多年来,雷公坛自然村有数十人被雷击伤,4人被雷电击死,房屋也屡屡被破坏,人人谈“雷”色变。由于不堪雷击之苦,村民们纷纷迁离,原先180人的兴旺村落如今仅剩几人。
据雷电专家讲述,雷公坛村附近的地形、地貌、地质情况等形成了雷公坛村恶劣的雷灾环境,是不适宜人群居住的天然雷灾地区。从地形图看,雷公坛位于海拔590米左右的几个小山脊之间,该村整个大空间地形呈马蹄形,南低北高,村庄上空容易形成积雨云,尤其在夏季午后、傍晚容易发生雷击事件。就地质结构来说,雷公坛村以稻田土壤为主,山上雨水多,地面土壤潮湿,电阻率比岩石要小很多,因此雷暴很容易落地。
近45年,新建区曾发生过
20余次龙卷风
2006年4月,新建区樵舍镇曾受到了龙卷风的影响,该镇共有9个行政村,12000多人受灾,300多间房屋倒塌,80多人受伤,25人住院。龙卷风导致当地砖瓦厂的房屋倒塌,目前不能进行正常生产活动,造成了近千万元人民币的经济损失。
2014年7月18日23时至19日2时,新建区松湖镇流湖镇遭遇龙卷风天气。据民政部门统计,松湖镇经济损失600万元,受灾人口28000人,受灾面积14800亩,受损户13户,受损房屋18间;流湖镇相对损失较大,经济损失750万元,受灾人口19600人,受灾面积23000亩,受损户154户,受损房屋176间。当时,流湖楼下村的一棵国家级保护级别的古樟树也被刮倒,并压塌了紧挨着的寺庙围墙。
其实,龙卷风在新建区出现并不仅仅只有这两次。据气象部门不完全统计,近45年里,新建区大大小小的龙卷风加起来有20余次,其中流湖镇出现的次数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