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姚文滨
红谷滩,一个从荒滩中崛起的现代化新城,在与其他城区差异化发展中,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自2012年启动建设“全省金融商务区”以来,集中力量打造金融CBD,延展金融产业链,如今已聚集了183家金融机构,成为中部欠发达地区发展金融的“红谷滩模式”。
如今,全省金融商务区不断改革创新、转型升级,从外延式发展步入内涵式发展的转型之路。
为“说好江西金融故事”努力做好顶层设计工作
要说好江西金融故事,就要先做好顶层设计的事情。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全省金融商务区今后做什么?怎么做?在哪里做?要破解这些难题,只有先做好顶层设计,才能为后续工作提供蓝图与依据。
建立“金融智库”是实现顶层设计的第一智力支持要素。为此,红谷滩新区管委会将与省金融办、江西财经大学合作,共同打造江西金融发展研究院,并联合中央部委的金融研究机构、省内外高校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与。
要破解“怎么干”的问题,就要先解决“干什么”的问题。目前,该区正在加紧编制《全省金融商务区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年),重点解决其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谋划未来空间布局、金融业态与金融市场完善等事宜。
另外,该区还向省市编制办报请成立区金融办,先期已落实了办公场地、金融服务中心和金融商务区规划展示馆等金融服务场所,为金融机构或项目的前期报批等开展全流程的金融监管和服务提供了便利。
优化空间布局才能更好发挥金融商务区的聚集效应。8月初,红谷滩新区在新班子刚成立不久,就组团前往广州、成都等地开展金融专项的调研、考察。为此,红谷滩新区将优化调整金融商务区空间布局,实施聚焦发展。根据183家金融机构的现有分布格局,把3.89平方公里的区域,划分为传统金融聚集区、新兴金融聚集区和金融配套服务区三个功能区,在今后的招商及企业入驻方面也按此规划来为企业确定选址。同时,通过政策、产业、资源、资本的四大聚集,打造“形象鲜明、业态突出、功能完备”的区域现代金融中心的空间布局。
优惠政策是完善金融商务区的“催化剂”。2012年5月,南昌市曾出台了全省金融商务区的入驻、财税、建设、高管奖励等方面的优惠扶持政策,优惠期限为三年。如今,将优惠政策再延期3年,即延至2018年底,并按照“贡献度的原则”来通盘考虑,对优惠政策的力度与导向进行调整,积极扶持新兴金融、类金融的发展。
为“传递江西金融好声音”努力打造“两园”“三平台”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支柱性行业,更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的重要抓手。只有盘活金融活水,才能浇灌实体经济之树。
红谷滩新区在调整金融商务区空间布局的同时,按照“审慎推进、宁缺毋滥”的原则,加快主攻“两园三平台”的建设工作。“两园”就是设立江西互联网金融产业园和江西基金产业园。
“两园”建设将首先加强风险管控,依托平台招商和资本招商的方式,提升金融机构和资本入驻的协同整合效应。同时,注重龙头效应,吸引省内外互联网金融企业、配套服务机构和人才入驻,形成互联网金融产业集群聚焦发展。
另外,“三平台”是金融机构与实体企业企对接平台、金融控股平台、金融服务与风控平台,通过平台建设,使金融商务区发展获得坚实的支撑。
为进一步筑巢引凤,全省金融商务区强化了金融重大重点项目的招商,编制了一个庞大的项目库,积极引进更多的金融监管机构、境内外的各类新兴金融机构(企业)、要素交易市场入驻,在“精准招商”的大格局种实现“三个并重”:传统金融机构与新兴金融机构引进并重、金融投资类机构与中介服务类机构引进并重、金融资产交易市场与实物资源交易市场引进并重。
为“树立江西金融好形象” 努力强内涵、丰业态、优服务
金融商务区的核心在内涵式发展,灵魂也在内涵式发展。只有传统与新型金融机构高度聚集,金融业态不断丰富,市场功能不断完善,才能高效配置资源,才能实现盘活金融活水,化解经济下行风险,才能不断提高金融业增加值占比和税收贡献,才能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
酒香也怕巷子深,全省金融商务区的品牌宣传推广也势在必行。下一步,红谷滩新区将对金融商务区3.89平方公里的区域进行高品位、有特色的景观形象设计与打造,突出金融元素和高端形象。同时,红谷滩新区联合省市金融办、金融机构、高校、企业和媒体共同参与,开展“红谷看金融”的主题系列活动:如红谷金融高峰论坛、名家大讲堂、金融沙龙、名家论金融、媒体看红谷等系列专题宣传活动。通过造势,提升“区域现代金融中心”的整体形象,形成独具江西特色的金融聚集区的品牌效应。
金融产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金融人才的竞争。谁拥有高素质、高能力的金融人才,谁就可以掌握金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此,红谷滩新区将依托江西金融发展研究院,通过组建金融智库,汇聚海内外顶尖人才,实现不为所有、但求所用。同时花高薪培养与引进一批高水平金融专业人才,并且通过进一步优化软环境,吸引外地的优秀金融人才到红谷滩来安居乐业。
说到底,依靠资本运作、平台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品牌建设,做实内涵、做实业态、做实服务,这就是发展现代金融的核心所在。
展望“十三五”谱写赣鄱金融新篇章
金融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就是“血与肉”的关系,只有“血管”畅通,整个“肌体”才有活力。
在“十三五”期间,红谷滩新区将举全区之力,把全省金融商务区打造成“金融机构聚集、金融业态完整、金融市场完善、金融创新活跃、金融辐射强劲、金融生态优良”的金融示范区。
金融机构聚集:随后三年内达到300家金融机构(不含金融中介服务机构),未来五年要达到500家;各类省级及以上的金融机构数量在南昌市的占比,从目前的60%提升至90%。
金融业态完整:实现传统金融业态与新兴金融业态融合发展,金融中介服务机构、金融资产交易市场和要素交易市场共生共荣,金融链条完整。
金融市场完善:形成“金融资产交易市场、互联网资产交易中心、产权交易所、碳排放交易中心和各类资源交易市场”较完善的金融市场格局,通过市场实现对资源的高效率配置。
金融创新活跃:支持和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引进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产业基金、融资租赁、资产管理、风险投资、担保(再担保)、互联网金融等新兴金融机构和金融资产交易平台,构建金融创新的机制与平台。
金融辐射强劲:通过构建金企对接平台,建立企业征信系统、融资担保体系、信贷撮合平台,全方位疏通金融向实体产业输血的通道,盘活金融活水,服务实体企业。
金融生态优良:会同省市金融办组建金融风险管控平台,建设和运营金企服务和金融服务平台,推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融合创新发展,提升政府服务金融和实体经济的能力,构建健康、平稳、可控的金融生态。
下一步,红谷滩新区将紧紧围绕“加快金融业态聚集、激发金融创新活力、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目标,将其建成“辐射全省、中部领先、全国知名的区域金融中心”,打造江西红土地的一道靓丽金融风景线!
记者手记
当红谷滩新区快马加鞭地建设全省金融商务区之时,9月12日,国务院正式印发《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纲要》9次提到南昌,要将南昌打造成“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
如今,“大开发、大建设、大提升”的号角已经吹响,也昭示着一次金融大发展、金融大拉动、金融大刺激的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到来,这也对新金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金融业居于整个产业体系的最高端,一着棋活,则满盘皆活。
这一手棋,如何下?
你、我、他,都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