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新闻网讯 历经1900多个日夜近10万个工时的不懈努力,“沉睡”千年的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的神秘面纱已经层层揭开。10月9日,记者从江西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物局联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海昏侯刘贺内棺的实验室考古发掘清理成效初显。
海昏侯国都城的勘探取得重大进展
继初步认识到历代海昏侯墓园的分布情况和埋藏规律外,考古人员经过的勘探,对紫金城城址有了一定的认识。其四周的城墙均为人工筑造的城垣,为双重城垣。城垣普遍保存完整,内城由东西两座小城组成。内城西北角靠近城垣处,有一处面积达1000平方米的大型建筑基址,其极有可能是内城的宫殿基址。
在外城,四面城墙设置有5处城门(含水门)。城门有城门墩,有一条200米长的双向车道通过城门内道路与城内的水网相连,在水路与陆路相接处,发现有大面积的夯土基址,可能是一些码头遗迹。城内的水路与陆路并存,是紫金城城区交通网络的最大特点。这些,都极大丰富了对海昏侯侯国都城的认识。
刘贺躺在包金丝缕琉璃席上
海昏侯国都城的核心是海昏侯刘贺墓,海昏侯刘贺墓的核心是内棺。内棺情况如何?记者获悉,内棺的实验室考古发掘清理已经持续了5个月,经过清理处置、样品分析、标本检测、处理保护、影像记录、展示效果等系列操作,目前已将刘贺主棺基本清理到位,内外棺组合结构正在梳理之中。
当前,钱币套箱、明器乐车、编磬(材质待检测)、组合兵器包装等室内前期发掘清理工作已经完成。
刘贺内棺隐约可见墓主人遗骸痕迹,并有精美的贴金漆盒随葬。从遗骸头部至腹部依次可见覆面、玉枕和数块大小不等的玉璧;以及玉具剑、书刀和带钩、佩玉等;刻有“刘贺”名字的玉印也赫然别在腰间。
清理发现,刘贺遗骸躺在包金的丝缕琉璃席上,牙齿尚存,而琉璃席下等距放置排放着100枚金光灿灿的金饼。如此,此次发掘出土的金器居然多达478件,是中国考古最多的一次。对棺内漆盒遗存进行X光成像技术分析,还发现有精致玛瑙珠、鎏金青铜盒、精美玉片饰、镶玉青铜牌饰等。
2017年开始对简牍的文字进行研究
对简牍的提取,也是惊喜不断。经过艰苦的保护处理和剥离工作,目前已经成功剥离出5000余枚竹简,通过对剥离出竹简的红外扫描,原本淡化的字迹逐渐清晰地显现出来,通过初步的文字释读,目前已释读出《论语》《易经》《礼记》《医书》《五色食胜》《悼亡赋》等多部典籍内容。
目前,对简牍的进一步固化、清理和扫描即将进行,预计在2016年底就可以完成前期保护、资料提取工作,2017年开始进入到文字释读和研究阶段。(首席记者 徐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