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被视为“坐冷板凳”的考古发掘工作,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备受群众关注,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与媒体亲密接触。11日,“惊世大发现——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在江西省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市民不仅能够亲眼目睹珍贵文物的芳容,也让神秘的考古发掘工作发挥其应有的价值,让发展成果实现全民共享。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西汉海昏侯墓出土文物继去年在江西省博物馆和今年首都博物馆展览后,已经是第三次面向社会公众开放。主椁室清理工作仅过了3天时间,2015年11月17日,南昌西汉海昏侯墓113件新鲜出土的文物,就进入省博物馆展出,为期一个月的展览观众达到18万人次。2016年3月2日,海昏侯墓考古成果展来到北京首都博物馆,在117天的时间里,有45万人次观众“见到了”海昏侯……文物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考古成果展所唤醒的旺盛的文化需求,折射出历史文化所蕴含的恒久魅力。
考古的科学化与大众化是这门学科发展的需要。在过去很多考古工作中,大多是封闭式进行,而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考古发掘工作从一开始就在全社会的关注下进行,既有考古工作者的研究发掘,也有媒体的广泛关注,还有群众的热情参与,边发掘边展示的先进理念让公众考古深入人心。过去将考古成果藏于深闺的方式,已不能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从这个角度来说,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出土瑰宝通过适度利用,实现了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群众,既有考古大发现的学术价值,同时又有公众考古进程的标志性意义。只有让文物走出“深闺”,才能让我们走进历史。把专业研究成果转换为社会文化成果,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对文化遗产保护将产生积极作用。
(记者 徐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