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以后,不少市民开始“贴秋膘”。南昌市疾控中心提醒红肉容易诱发心脑病,应少吃肥肉。
每天摄入生肉应少于75克
有数据显示,自1990年起,中国肉食人均消费就以平均每年7%~8%的速度增长,居世界之首,为世界平均值的3倍。中国营养学会的调查也显示,最近10年,人们膳食中肉食的比例仍在增加。
因此,每天到底应该吃多少肉?“膳食宝塔”中明确指出,一个人每天摄入生肉不能超过75克,即1两半,也就是一块扑克牌大小。
老人小孩少吃牛肉
虽说不提倡过量吃肉,南昌市疾控中心提醒放弃肉食并非养生之道,但要膳食平衡。从农业上来讲,肉一般分为三类,畜类(猪、牛、羊等)、禽类(鸡、鸭、鹅等)和水产(鱼、虾、贝等)。三类肉营养口味不同,适宜的人群也各异。
牛肉被称作是最强壮的肉,红肉是铁元素的重要来源,而牛肉中的血红素铁含量则尤其丰富,能够有效地预防缺铁性贫血。牛肉特别适合身体虚弱或智力退化者食用。另外,由于牛肉纤维较粗,不易消化,老人、小孩和消化不好的人不宜多吃。
羊肉中的硒含量要远高于其他肉类,研究表明,硒具有抗氧化的作用,还能抵抗重金属毒性、保护视力、抑制肿瘤。羊肉性温热,适宜在冬春食用,能益气、补虚、抗寒,适合瘦弱、怕冷等虚寒体质的人食用,对气喘、肺病患者相当有益。相反,若身体怕热,经常大便燥结,就要少吃。
“贴秋膘”应少吃肥肉
记者了解到,猪、牛、羊肉等红肉脂肪含量较高,但其瘦肉能补铁防贫血,肥肉则一定要少吃。禽类、鱼类等白肉脂肪含量较低。专家建议,体力劳动者可适当吃红肉,脑力劳动者则要多吃白肉。
由于热鲜肉的储存温度偏高,加上肉表面潮湿,易滋生细菌。而冷冻肉虽然比热鲜肉卫生状况好,但在解冻过程中,水分、汁液的损失会使肉的口感和营养变差。南昌市疾控中心提醒,只有介于热鲜肉和冷冻肉之间的冷却肉,温度一直保持在0℃~4℃,营养和安全能两者兼顾。
熏肉腊肉不宜多吃
烤肉致癌风险高,炖肉最健康。专家提醒,肉类在高温下直接燃烧,被分解的脂肪滴在炭上,再与肉类蛋白质结合,会产生“苯并芘”这种强致癌物质,常吃会严重损害健康。肉类最健康的烹调方式是炖。
反复解冻的肉易招细菌。不少市民买了肉吃不完,在放进冰箱前,最好将肉切成小块,一次只拿够吃的量。因为肉在反复解冻的过程中极易被细菌污染。专家称,最好用微波炉解冻肉,将功率调到低火。
熏肉、腊肉吃太多,早亡风险高。因为这种肉中含有大量的胆固醇以及饱和脂肪,容易阻塞血管,引发冠心病。为此,南昌市疾控中心建议人们应将加工肉制品的摄入量限制在每天28克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