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古称“新平”,因陶瓷而闻名于世。据文献记载,景德镇制造陶瓷始于汉代,至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典雅素静的青花,色彩艳丽的粉彩,明净剔透的玲珑,五彩缤纷的颜色釉,万紫千红的古彩,精美轻巧的薄胎,千姿百态的瓷雕,这些无不在陶艺人的手中,大放光彩。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人坚守在这里,造就火与土的传奇。
清代镇窑
位于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的清代镇窑,始建于距今约300年的清朝乾隆初年,是目前景德镇仅存的一座保持镇窑原貌的柴窑,也是世界遗存唯一一座的传统大型蛋型柴窑。1995年前一直维持正常烧炼生产,窑火熊熊燃烧了上百年,曾为清朝皇族和民间烧制出多批精美的陶瓷。镇窑为中国传统陶瓷窑炉中独具风格的瓷窑,由于历史上景德镇烧窑的主要燃料是松木,所以也叫“柴窑”;又由于这种类型的窑是明末清初景德镇的首创,所以,人们又把它称为“景德镇窑”,简称“镇窑”。这种景德镇特有的制瓷窑炉,代表了世界传统制瓷窑炉营造技艺和烧成技艺的最高科技水平。
镇窑内景
窑房是穿逗式木构架建筑。窑炉位置约占窑房四分之一的面积,除去窑炉所占空间,其余约为两层结构。底层为装匣、开窑之用。二层柴楼主要用来贮备松柴。整座窑炉棚顶,与无梁殿内顶部相似,属砖砌成的拱形结构顶棚,高大的烟囱用单砖砌成,其砌筑技巧令人信服。它的烧成室型呈一头大一头小的长椭圆形,故有“鸭蛋形窑”之称,全长18米,容积为260.03立方米,最高处5.6米,火焰长而灰分少,且不含有害物体,适宜烧还原焰,对于白瓷,青花瓷,颜色釉等的釉面呈色效果良好。按照窑位各部位火焰流动及其温度分布情况,可以分别装烧高、中、低火候的瓷坯。
2014年10月份国际瓷博会期间,镇窑点火复烧成功,还荣获“世界上最大的柴烧瓷窑”吉尼斯世界纪录。著名的古陶瓷鉴赏家马未都曾到场,参与了点火和开窑仪式。
工人们在窑内摆放待烧的瓷器
清代镇窑复烧点火
镇窑重燃薪火复烧夜景
在经过烈火的烧炼,泥土蜕变为精美的瓷器,绽放出生命,延续着它由古至今所带来的繁华和骄傲。
用太平钩敲开窑门
窑工师傅将精美陶瓷搬出
清代镇窑开窑亮宝
景德镇的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人们称赞其为“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清代镇窑复烧后,烧制出来的瓷器线条柔和圆润,做工精美细腻,与古代的相比,丝毫不逊色。
仿清青花芭蕉叶玉壶春瓶
仿清青花缠枝莲纹方肩瓶
仿清青花九桃橄榄瓶
仿清青花赏瓶
仿清青花釉里红三果纹胆瓶
仿清雍正青花葫芦纹橄榄瓶
无论是宋元时期的龙窑、馒头窑,还是明代的葫芦窑,清代的蛋型窑,历代的窑炉都以不同的特点和高超的技艺,为我们献上了美轮美奂流芳百世的瓷器。陶人的灵性,窑工的襟怀,世代的传承,让这片土地上的窑火燃烧千年,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