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记者从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备受关注的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考古发掘已进入到“椁室拆解”的最后阶段,考古人员在椁底板发现了很多字迹和符号,还要花两个月对墓葬底部进行发掘或解剖。
而2号墓即刘贺夫人墓也即将开始发掘。目前,我省已就刘贺夫人墓的发掘工作上报到国家文物局,待批复同意后,海昏侯墓考古团队将投身到新的发掘工作中。
西汉海昏侯墓考古现场,圈内为刘贺夫人墓。
刘贺夫人墓四周已被保护起来。
椁底板上发现“邓长公木三尺”字迹。
刘贺夫人墓
最快明年发掘
在海昏侯刘贺墓考古进入尾声时,刘贺夫人墓的考古发掘工作也有了进展。专家表示,我省已将2号墓发掘计划上报到国家文物局,待批复同意后,考古团队最快将在明年投身到新的发掘工作中。
记者在现场看到,2号夫人墓封土上有一个非常深的盗洞,四周已被保护了起来。据专家介绍,刘贺和他夫人的墓相隔不远,由于夫人墓上植被较多,导致刘贺墓看起来还没有夫人的大,盗墓贼就对其夫人墓先下了手。
“虽然侯夫人墓已经被盗,但是对它进行考古发掘还是很有必要的。”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考古领队杨军表示,发掘侯夫人墓,最重要的是要研究它和主墓的关系,墓室有怎样的布局和结构?这些都要搞清楚。
杨军认为,由于东晋时期鄱阳湖地震,导致墓室坍塌、情况比较复杂,里面被盗的情况究竟如何目前还不得知,进行抢救性发掘也是必要的。
椁底板现字迹和符号
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记者了解到,海昏侯刘贺墓考古发掘工作已进入“椁室拆解”的最后阶段。目前已进行到了第三层椁墓的提取和拆解,拆解完了第三层,底下还有枕木和木炭。枕木为第四次提取,待枕木提取完后,考古人员将进行发掘。专家认为,下面或许留有某些祭祀方面的遗存等。
杨军告诉记者,拆解椁室的过程当中,他们对每一层、每一块椁木都进行了编号,并由工作人员绘图、记录、拍照、扫描,完成这些工作后,再进行拆解。拆解完成后,考古人员还会用两个月的时间对墓葬底部进行发掘或解剖。被拆解出来的椁木,考古人员会陆续对其进行脱水、防虫、防病害等保护。等到墓葬底部发掘工作结束后,所有经过保护的椁木会按编号一层层复原到原来位置。
在拆解过程中,考古人员发现,部分椁木上记载有文字、符号等内容。“这些字是什么意思,还有待于研究,它应该是标注椁底板的信息,比如放在椁室的哪个方位,有多长,在哪里做的等。”杨军说。
据了解,考古人员在主椁室的东北角和西北角一共提取了5块椁木。考古人员对其中一块椁木上的字进行拓取时,经初步辨认为“邓长公木三尺”。杨军表示,这些字具体意思还有待研究,看上去是个“邓”字,有可能是一个姓氏,也有可能表示一个方位,因为“邓”和“东”字有可能是通转。
出土竹书《五色食胜》
或为六博棋行棋资料
此前,海昏侯刘贺墓出土了竹书《五色食胜》。
据了解,“五色食胜”一词来源于《史记·孝武本纪》中的“乃命祠官进畤犊牢具,五色食所胜”,意指祭祀时要依照五行相克的原则来安排牺牲的毛色。由于这批“方术”类竹简中大量出现了“青”、“白”等颜色词,出现了“食”、“胜”等字,所以暂时将其命名为“五色食胜”。
据杨军等人分析,此简的内容未见于传世文献,应当为失传的古籍。《五色食胜》中的“青”、“白”应该是指黑、白二色,并不是指祭祀所用青、白毛色的牛,所以《五色食胜》可能并非“方术类”书籍。
海昏侯刘贺墓之前出土的文物中有围棋盘,而围棋的棋子就是黑、白二色。据专家考证《五色食胜》中仅见黑(青)、白二色,与棋子颜色相同,可能与棋类游戏有关。“六博”是与“围棋”并行于世的棋类游戏,是汉代十分流行的一种棋局游戏。六博也使用黑、白二色的棋子。
专家通过相关对比后发现,海昏侯刘贺墓竹书《五色食胜》当为六博棋的行棋资料(棋谱)。专家认为,海昏侯刘贺墓竹书《五色食胜》应是首次发现的六博棋行棋资料,这一部竹书或当更名为《六博棋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