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我省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品质不断提升,“衣、食、住、行”全面升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继2010年进入15000元台阶后,2015年达到26500元,是2010年的1.7倍。而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不再满足于吃饱和穿暖,而是更加注重生活品质,更加追求健康营养、时尚舒适和品牌,这也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给居民生活带来的点滴变化。
人均可支配收入:
城镇居民收入是5年前的1.7倍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继2010年进入15000元台阶后,2013年突破2万元,2015年达到26500元,是2010年1.7倍;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继2010年进入5000元台阶后,2014年突破万元(10117元),2015年达到11139元,是2010年的1.9倍……日前,国家统计局江西调查总队提供了该组数据。而这组简单的数据,却真实的反应了近年来我省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是居民生活变化的一个缩影。
而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方面,继2010年进入2000亿元台阶后,2011年、2012年连续跨越3000、4000两个千亿元台阶,2014年突破5000亿元(5292.6亿元),2015年则达到5925.5亿元,是2010年的2.0倍。短短几年时间内,我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翻番,居民生活消费幸福指数也在不断提升。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早已不再满足于吃饱和穿暖,而是更加注重吃得更健康、穿得更时尚、住得更舒适、行得更便捷。”江西省统计局工作人员说道,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我省居民消费结构出现新变化,消费方式、消费形态、消费品质、和消费行为等方面均呈现出明显的趋势性变化。
衣:
从经济实惠向品牌化、时尚化转变
每到周末,我省各大商场便开始“热闹”起来,忙碌了一周的市民都会趁着周末和朋友、家人来商场“血拼”一番。而一旦遇到节假日,各大商场促销活动不断,更是将商场的客流量引致高点,收银台排队买单的场景也是时常出现。
“原来我们买衣服都会去路边小店逛逛,但现在几乎都在商场买。商场的品牌越来越多,我们的选择也就更多。有几个品牌的衣服我很喜欢,几乎每次来商场都会逛,也总能有收获。”正和女儿在中山路百盛购物的徐女士告诉记者,如今很多品牌服饰款式新潮、舒适度也高,因此其更愿意在商场购买品牌服饰。
从“衣”数据来看,居民对服装的追求逐渐从经济实惠向品牌化、时尚化、高档化方向转变。2015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1478.3元,比2010年增长30.0%;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431.7元,是2010年的2.5倍。
食:
更加注重食品健康和营养
西餐厅、湘菜馆、韩国烧烤、日本料理……在大街小巷,市民最常见的店铺便是餐饮店,不仅有高档的星级餐厅,也有普通的烧菜馆。而近年来,红谷滩万达广场、世贸广场、恒茂梦时代广场、铜锣湾购物中心……此类号称“城中之城”的城市综合体不断“抢滩”南昌,其以吃喝玩乐购一站式改变了市民的生活方式,不仅节省了大量时间成本,也节省了交通成本。
市民在“衣”方面支出不断增加的同时,也更舍得在“食”方面花钱,且更加注重食品的健康和营养。数据显示,2015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肉、禽、水产品元和奶分别为892.9元、263.6 元、326.9元和231.9元,分别比2013年增长13.6%、36.8%、22.2%和33.7%;农村居民对肉、禽、奶类食品的消费支出比2013年分别增长11.9%、27.1%和25.6%。
住:
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比5年前增加2.7平方米
房地产是近年来市民最关注的热点之一。2015年初,江西房地产市场跌入低谷,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创近年来新低。其后,随着中央及地方一系列以促消费、去库存、稳定房地产市场为总基调的调控政策陆续推出,全省房地产市场逐步复苏。
2015年,我省房地产开发投资便再创新高。投资额达1520.1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增速较年初提高3.3个百分点。其中,全省住宅投资1113.1亿元,增长14.5%,占全部开发投资的73.2%,此外商业营业用房投资239.4亿元,增长20.5%。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3478.2万平方米,增长13.4%;销售额1863.7亿元,增长14.9%。
纵观近几年的住房情况,2015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1.5平方米,比2010年增加2.7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使用房屋面积51.8平方米,比2010年增加11.54平方米。
此外,2015年我省城镇居民平均百户拥有洗衣机91台、电冰箱97台、彩色电视139台、空调124台、热水器92台,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行:
2015年城镇每百户家庭拥有汽车20辆
从“行”来看,最值得关注的便是家用汽车拥有量大幅增加,“十二五”时期我省城乡居民家用汽车迅速普及。2015年,城镇每百户家庭拥有汽车20辆,是2010年的3.7倍。2015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汽车类商品零售额663.0亿元,是2010的3.8倍,年均增长30.8%。
“我家住在老城区,离工作的地方很远,没买车之前每天上班都要提前近两小时出门坐公交,实在是太辛苦。”在红谷滩新区工作的市民万女士说道,为了便于上下班,她也加入了“有车一族”,如今上班时间比此前节省了近一倍。
三大变化:
消费形态出现新变化
全省接待国内旅游人数年均增长近三成
随着城镇化、信息化的推进,居民消费形态从单一生活物质需求向多样化服务需求转变。对信息、医疗、养老、家政旅游等服务型消费需求不断增加。
2015,我省城镇居民服务型消费占比为33.1%,比2010年提高5.1个百分点。其中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三项支出分别比2010年增长63.9%、59.0%和60.6%。全省乡村游、自驾游、跨境游等旅游服务消费持续火爆。2015年,全省接待国内旅游人数3.84亿人次,是2010年的3.6倍,年均增长28.9%。国内旅游收入3600.45亿元,是2010年的4.5倍,年均增长35.3%。春节期间,国内接待旅游人数达1639.87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76.1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8.6%和44.8%。
消费方式出现新变化
由线下向线上线下融合转变
现如今,大家对“互联网”已不再陌生。“互联网”带动了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人们的消费方式也因互联网改变,消费方式由线下向线上线下融合转变。
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企业电子商务交易额为2400亿元,增长37.9%。从网上零售额看,2015年,全省按卖家计算的网上零售额达300.6亿元,比上年增长33.4%,明显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的增速。
消费行为出现新变化
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
随着我省居民由以生存性消费为主导的传统生活性消费向以发展享受性消费为主导的现代享用型消费转移,消费行为发生了明显变化,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城乡居民消费的多元化趋势正在加快。
智能家电、户外装备、健身器材、智能手机等商品热销。“十二五”期间体育娱乐用品、通讯器材、中西药品商品零售额年均增长37.2%,远高于社会商品零售额的增速。尤其80后、90后为主的新消费群体不断壮大,他们的消费观念并不局限于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而更加注重消费的体验、个性化和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更加注重追求时尚、品牌与品质,新型消费需求层出不穷。